南寧市青秀區:移風易俗樹新風-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4/07 18:25:25
來源:新華網

南寧市青秀區:移風易俗樹新風

字體:

  近年來,南寧市青秀區大力推進鄉村移風易俗,用“新風尚”破除“老傳統”,積極營造崇德向善、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圍。如今,紅白喜事簡辦新辦的人多了,閒暇時開展文體活動、謀劃産業發展的人多了,文明鄉風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能。

  簡辦紅白事,家族鄰里溫情互助

  在移風易俗的新風吹拂下,青秀區多個鄉村紅白事的習俗悄然發生了變化,在簡化傳統儀式的同時,展現了鄉村的溫情與互助。

  青秀區南陽鎮二田村在廣泛徵求民意的基礎上,將移風易俗等內容融入“一約四會”制度,成立了由村“兩委”幹部、黨員等擔任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引導村民合理簡辦紅白事。二田村黨支部書記黃靖棠説:“村裏有紅事時,鄰里兄弟之間會互相幫忙,宴席每桌標準300至400元,禮金不超過100元。”

  劉圩鎮槐裏村對婚宴傳統習俗也進行了革新,酒席菜品和菜量按實際人數準備,不再為了面子鋪張浪費。

  在白事的操辦上,南陽鎮施厚村成立了“白事幫幫團”,施厚村黨支部書記黃英勇介紹:“我們村白事酒宴提倡簡辦、不搞厚葬,既尊重逝者,又避免了浪費,不給村民增加經濟負擔。我們有專門記錄白事的簿子,讓舉辦白事的人家能得到慰藉和幫助。”

  文體活動取代宴席,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在青秀區的不少鄉村,文體活動成了豐富和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傳播正能量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

  “開年節”是青秀區伶俐鎮的傳統節日,以前各村坡在不同的時間舉辦,目的是拉近鄰里親戚關係。“過去開年節舉辦時,每戶少的擺三五桌,多則十幾桌,造成一定的財力物力浪費。”伶俐鎮伶俐村黨支部書記潘金寧説,“後來,在村黨支部帶領下,村民代表商議後決定取消開年節,取而代之的是村裏開年舉辦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和文藝表演等,既活躍了氣氛,又增進了鄰里之間的交流。”

  據了解,伶俐村通水坡有一支自發形成的小型文藝隊——採茶文藝隊,文藝隊目前有20人,隊員都由本坡村民組成。他們利用業餘時間,自編自導自演採茶戲,節目內容豐富多樣,每逢過節,他們就通過歌聲和舞姿,將歡樂傳遞給更多的人。

  劉圩鎮槐裏村村民自發成立了籃球隊,平常組織訓練,還參加了2023年“農墾杯”南寧市社區籃球聯賽。

  二田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大舞&等陣地,積極開展健身、舞蹈、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活動。目前,二田村已經自發成立了廣場舞文藝隊7支,不定期開展群眾文化培訓和表演,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

  發展産業更有動力

  移風易俗工作的推進,與村貌改造提升、發展鄉村産業相輔相成。

  青秀區長塘鎮天堂村三橋坡口有三棵參天古樹,村民們習慣在樹下休息、納涼。2021年,村裏推動鄉村風貌改造提升,在樹下搭建起了一座涼亭。“大家不僅在涼亭裏聊天休閒,更在這裡解決矛盾糾紛,共同商議三橋坡的建設發展,小涼亭成了‘議事亭’。村民自治理事會成立後,大家還在這裡一起商議解決坡裏的大小事。”天堂村三橋坡理事會會長韋振生説。

  此外,自中國—東盟稻作文化園核心示範區落地天堂村以後,示範區對村民開展各類公益培訓,村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素質得到了提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謀發展、謀幸福上。

  鄉村全面振興,不僅要讓農民群眾“富口袋”,更要“富精神”。據介紹,下一步,青秀區將持續堅持以推進移風易俗為切口,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新風進萬家”移風易俗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推行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系列舉措,弘揚新風正氣,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各鎮、村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盧卓欣)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