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繪就綠色“畫卷”——廣西推進石漠化治理一線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4 04/06 09:12:38
來源:新華網

生態修復繪就綠色“畫卷”——廣西推進石漠化治理一線見聞

字體:

  一場春雨過後,廣西漫山遍野的林木越發蒼翠。從“地球之癌”到綠水青山,昔日的石漠化地區披上綠裝,一抹抹綠色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廣西大力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通過採取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種草等措施,同時緊抓生態經濟、綠色産業發展,岩溶地區生態狀況穩步好轉。

  記者從廣西平果市舊城鎮康馬村的山頭眺望,漫山遍野的劍麻蓬勃生長,附近山頭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地塊。不少村民在收割劍麻葉,拉到不遠處的劍麻制品廠處理。曾經怪石嶙峋的荒山,如今從石頭縫裏煥發生機,長出助力村民增收的“搖錢樹”。“劍麻耐旱耐貧瘠,十分適宜在石漠化山區生長,既能固土保水,又能帶來經濟效益。目前,全鎮已種植2.5萬畝劍麻。”舊城鎮鎮長王道維説。

在廣西平果市舊城鎮康馬村,一名村民在晾曬劍麻。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攝

  廣西是我國西南岩溶集中分布區的南部核心地段,石漠化土地分布在河池、百色等10市78縣(市、區)。近年來,廣西加快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有效地遏制了石漠化擴展趨勢。

  森林植被面積持續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廣西不少地區通過防治結合、係統治理,讓裸露的山地披上綠衣。在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鳳翔村,曾經光禿禿的石山煥發生機。“我們種植任豆、竹子等特色林木,加強監管監測,全面禁止亂砍濫伐。如今,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猴子、鳥類等野生動植物種類日益增多。”大化瑤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局營林站站長覃林峰説。

  水土保持工程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廣西以小流域治理為單元,通過建設水庫等措施,持續減緩水土流失速度。在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喀斯特石山縱橫、溝壑遍布,形成上千個山弄,儲水難、用水難成為當地發展瓶頸。當地在深圳幫扶下建設王烈水庫,為石漠化治理等提供穩定水源。“過去經常面臨季節性缺水,這個水庫的修建,為植樹種草、農業灌溉、人畜飲水提供了‘水動力’。”七百弄鄉黨委書記韋勇臻説。

盤山公路穿越漫山翠綠的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只羊鄉雞峒村。新華社記者周華 攝

  在百色市田陽區那滿鎮新立村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示范點,連片作物鬱鬱蔥蔥。新立村黨總支部書記羅朝陽説:“以前這裏是零碎的坡地,只能種玉米、甘蔗,治理後畝産值超萬元。”村民唐世德也説,如今,丟荒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他家4畝地種植西紅柿、黃瓜等一年增收四五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因地制宜推動石漠化防治,採取強化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創建自然保護區和地質公園、探索生態立體産業等綜合措施,推動治理區生態環境穩步向好,持續築牢我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根據全國第四次石漠化調查結果,與2016年相比,廣西石漠化土地面積減少48萬公頃,凈減31.5%。(記者何偉、黃慶剛)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