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縫紉機已經踩冒煙了!你的三月三“戰袍”正在趕工
對廣西人來説,“三月三”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裝是不可缺少的儀式感。為了打造最炫最靚的“戰袍”,各地民族服飾産業那是忙得熱火朝天。
樂業:“三月三”掀起最炫民族風
在百色市樂業縣,老式紡車和古樸的木質織布機奏響了“三月三”的序曲。伴着節奏感十足的踏板聲,圖案精美、花紋別致的壯家土布躍然眼前,經緯間展現出民族智慧。
一套完整的傳統壯族服飾中,人物、鳥獸、花卉等精美刺繡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刺繡機高速運轉,五彩絲線在布匹上絲絲縷縷地蔓延開,一個個具有民族特色的紋飾迅速成形,它們將出現在民族服飾的衣背、袖口、腰帶等部位。
截至目前,樂業縣共有56名非遺傳承人,壯族紡織技藝、壯族刺繡、把吉造紙技藝等共計48項已列入自治區、百色市或樂業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如今,在火熱民俗經濟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男織工也拿起針線,加入到民族服飾的製作中。
忻城:三月三臨近 壯族服飾銷售火爆
在來賓市忻城縣,手工壯族服裝最近也迎來了暢銷期。製作精美的成品擺放整齊,每一套都獨具特色。此外,繡球、壯錦娃娃、耳飾等民族元素飾品也琳瑯滿目,充滿濃濃的民族文化氣息。
西林:“三月三”將至 彩蛋籠俏賣
除了民族服飾,各類特色挂件也迎來熱銷。在百色市西林縣,“三月三”趕歌圩時,男女青年會借用彩蛋進行交際,通過“碰彩蛋”傳達好感和心意,如今則演變為給小朋友“挂彩蛋”,寄寓美好平安。因此,大街小巷的彩蛋籠被人們爭相選購。
在傳統習俗中,人們採集楓葉、黃米花、紫粉藤等植物製成染料,將雞蛋煮熟後,放進染料裏染成各種顏色。蛋籠或用毛線編織,或用珠子串成,精巧奪目,令人喜愛。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