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園
——廣西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系列報道②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努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堅持以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進程變為凝心聚力共建幸福家園的過程,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着力推進高水平開放,着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園。
共同富裕,着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從一個深度貧困村變成脫貧攻堅先進村,到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這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的華麗蝶變。如今,這裡建起了農産品加工廠、鄉村振興電商直播間和鄉村振興産業園。
“我要在江門村一直幹下去,直到我幹不動的那一天。要讓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江門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自治區黨委、政府將各族人民過上幸福日子作為鞏固民族團結進步最大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10年,全區累計實現63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7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搬遷,少數民族聚居區面貌煥然一新。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幹部群眾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日子越過越紅火。2023年9月,時速350公里的貴南高鐵開通運營,“拐了一個彎”進入毛南山鄉,環江正式融入南寧、貴陽1小時經濟圈,再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開春以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黨委書記蒙佳龍進村入戶與群眾一道謀劃産業發展,推進鄉村旅游項目建設。該鎮立足資源稟賦,發展集“民族文化、現代農業、旅游觀光、農家體驗”於一體的鄉村田園旅游業,打造柳浪咧民族特色商旅小鎮,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創業就業實現穩定增收。“我們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3年全鎮産業幫扶覆蓋率達100%,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達1.74萬元。”蒙佳龍介紹。
去年年底的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區提出2024年經濟“1+4”重點工作,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各族群眾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質、更有品位,讓各民族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一個也不掉隊。
習近平總書記於2021年4月25日視察的全州縣才灣鎮毛竹山村,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鄉村振興“網紅村”。
“我家種植葡萄、辦農家樂加上賣農産品,年收入超過15萬元,好日子天天都放在歌裏過。”毛竹山村村民羅玲玲説。
近3年來,毛竹山村幹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通過不斷改善生態、提升人居環境,大力發展葡萄産業和鄉村旅游新業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如今的八桂大地,各族人民攜手同心,共奔富路,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質更有品位。
産業振興,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於貴港市港北區的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産基地,在愛瑪電動車總裝車間,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着車架組裝、線束連接、外殼安裝等各項工序。
黃秋勤是一名來自貴港桂平市的壯族同胞,之前在廣東東莞打工,2020年7月返鄉應聘至港北區的愛瑪公司就業,月收入5000—6000元。“工資收入還可以,離家也近。公司除了漢族,還有壯族、瑤族、仫佬族等各族員工,大家親如一家。”她對現在的工作、生活感到滿意。
近年來,港北區大力發展經濟,將産業優勢轉化為就業優勢,增強發展後勁,激發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熱情。目前,該區引進新能源電動車企業100多家,已建成投産50多家,形成年産500萬台兩輪電動車、50萬台三輪電動車以及500萬台(套)電動車零部件的産能,推動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業8000多人。
産業是強桂之基、富民之要。廣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培育特色産業,持續補齊少數民族聚居區發展短板,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加快各族群眾共同邁向現代化的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柳州螺螄粉,年寄遞量突破1億件,創造了“小米粉大産業”的柳州驚奇。“柳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作為‘網紅美食’的螺螄粉,不僅承載着各民族文化記憶,更見證着各族同胞共同追夢、共同參與、共同致富的創業歷程。”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唐機文説。如今,柳州周邊縣區各族人民圍繞螺螄粉産業鏈,以村鎮為單位建設養螺基地,配套建設酸筍、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螄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帶動了7萬名各族群眾持續增收。
“我們平常喝的六堡茶的風味,原來是由不同發酵菌共同作用的成果。”日前,正在參觀梧州六堡茶産業科普教育基地的一位觀眾感嘆,“我們同時了解到,通過科技賦能,可以更好地推動六堡茶産業的轉型升級。”
梧州市把科技創新服務與民族團結進步緊密結合起來,以科技賦能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近年來,該市累計投入研發經費1.14億元,建立茶園低改示範區3個,申報專利24項,2項涉茶科技重大專項獲自治區科技廳立項。每年推薦選派350多名鄉村科技特派員到全市267個脫貧村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累計服務近3萬次,促進了六堡茶産業發展。該市蒼梧縣山坪村是個邊遠瑤寨,全村抱團發展六堡茶産業,村民年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
百色市是革命老區、多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水庫移民區,少數民族人口占87%。“十三五”時期全市易地扶貧搬遷規模18.3萬人,搬遷規模為廣西之最。近年來,該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工業振興、城鎮振興、口岸振興、科教振興“五大振興”,推動各族群眾共同富裕邁出實質性步伐,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百色將做大做強芒果、油茶等‘10+3’特色産業集群,建設一批標準化程度高、經濟效益佳、帶動能力強、産業融合好的産業基地,謀劃一批農文旅結合新業態項目,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百色市委書記黃汝生&&。
心手相連,團結奮進,“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南寧市聚焦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成果;桂林市推動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與“三交”工作相互促進,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北海市大力發展向海經濟,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民族差距,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欽州市開展平陸運河經濟帶建設、重大項目建設、産業延鏈補鏈強鏈等“九個突破行動”,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示範區,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興邊富民,着力推進高水平開放
廣西千里邊境線上,一條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正在崛起。
地處西南邊陲的憑祥市,與越南接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沿邊口岸城市。該市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加強開放合作、實現口岸振興,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憑祥逐步實現從“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升級,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連續3年實現增長。
走進憑祥市,在這裡,你可以用壯語、普通話、粵語、越南語交流,還能聽到湖南話、浙江話、福建話、江西話等方言。當地不少群眾吃上了“邊貿飯”,守邊穩邊、富邊安邊的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
為解決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等突出問題,廣西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已有20多年,先後四次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開展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有效改善邊境地區生産生活條件,有力推動邊民安居樂業、定心守邊。自治區財政廳廳長胡帆&&,2023年,自治區財政廳安排邊境地區轉移支付資金30.35億元,由邊境地區統籌安排使用,不斷提升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安排8個邊境縣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3億元、智慧口岸建設資金2.25億元,解決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短板問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立足“邊”的優勢,做實“邊”的文章。
風生水起的中越邊合區建設為桂越合作不斷注入新動能。目前,廣西在中越邊境已有5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其中東興、憑祥等國家級邊合區建設成效顯著,跨境沿邊經濟帶初步形成。
“2023年,東興口岸&&境旅客554.9萬人次,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56.39億元,互市貿易交易額219.61億元。”東興市市長李健介紹,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是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首批建設試點,將全力把該合作區打造成為沿邊産業合作發展新高地。
位於靖西市的龍邦口岸是我國大西南連接越南通往東盟最便捷陸路大通道之一。“我們依託龍邦口岸‘前岸’,推進産業園‘後廠’建設,以‘前岸後廠’模式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目前,龍邦落地加工産業園共有16家落地加工企業,2023年實現落地加工産值21.2億元。”靖西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管理中心負責人李大校説。
大新縣縣長覃萬寧&&,該縣加快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步伐,實施“引客入城”,開展邊境小城鎮示範建設;加快新材料智造産業園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突出開放搞活,爭取碩龍口岸上半年通過國家驗收並開通,試點運營好中越德天(板約)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區。
貿易旺、旅游火,産業興、邊民富,一幅繁榮富裕、團結和諧、開放包容的壯美圖景,正在祖國南疆徐徐展開。(記者 覃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