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人爭當守護者 候鳥從“遠親”變“近鄰”
市民游客動手為鳥類製作鳥巢
市民積極參與主題答題游戲
草灘湖畔鷺翩躚,青山綠水聞鳥鳴。今年3月20日至26日是廣西第43屆“愛鳥周”。昨日,2024年愛鳥周主題宣傳活動在南寧動物園舉行,主題為“守護候鳥遷徙通道,共享和諧美麗家園”。通過活動,市民游客了解了“愛鳥周”的由來,以及南寧市當前鳥類資源的保護情況、鳥類應急救護方法等內容,現場氣氛活躍,市民參與熱情高漲。
主題活動激發市民愛鳥護鳥熱情
此次活動由自治區林業局、南寧市林業局等單位主辦。現場舉行了愛鳥周主題科普講座、鳥類觀察體驗活動、動手為鳥類製作鳥巢、鳥類藝術作品與鳥類海報聯展、鳥類動物標本展示,還有主題答題游戲、蛋殼彩繪、豐容工作坊等豐富有趣的互動活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愛鳥護鳥行動。
在“愛鳥周小課堂”上,廣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專業的孟濤博士向大家介紹南寧市常見鳥類及鳥類的相關知識和觀鳥的注意事項。隨後,大家來到天鵝湖畔,用望遠鏡進行觀鳥體驗。活動現場還設有蛋殼彩繪、製作鳥巢等互動活動。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將親手繪製的彩蛋放入鳥巢中,再將鳥巢挂在園中的樹枝上。
“不僅學到很多鳥類知識,還認識了好幾種鳥類呢!”參加活動的林麗瑩同學很開心。市民廖女士説,周末和節假日她經常帶着孩子到公園、動物園游玩,看到了各種鳥類,有池鷺、黑水雞、白鷺等。“在南寧有不少適合觀鳥的地方。在候鳥遷徙的季節,還能看到珍稀鳥類在這裡棲息覓食。”
廣西成為“生態走廊”“候鳥天堂”
鳥類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鏈條上重要的一環。廣西地處南亞熱帶,生態資源豐富,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區之一,也是我國候鳥遷飛停歇重要區域。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通過系列措施織牢鳥類動物保護網,鳥類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目前廣西共記錄有分佈的鳥類757種,隸屬23目93科。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1種,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越來越多的世界瀕危鳥類在廣西停留棲息,廣西已成為“生態走廊”和“候鳥天堂”,充分詮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孟濤介紹,今年初,廣西開展2024年度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此次調查初步記錄了水鳥80多種,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勺嘴鷸等珍稀鳥類連續幾年來廣西“做客”。“今年候鳥分佈範圍較往年有所擴大,內陸和海邊同步監測到的候鳥數量明顯增加。候鳥原來像‘遠親’,現在倒像‘近鄰’了。”孟濤感慨道。
為給候鳥創造更良好遷徙停歇環境,廣西於2023年7月施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明確禁止在候鳥等特定野生動物棲息地實施影響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行為,對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遷徙通道等區域內的候鳥實行重點保護。如今,越來越多鳥類遷飛進入廣西棲息停歇,不少鳥兒由原來的“單飛”變成“組團”前來。
如何留住這些“藍天精靈”?“首先要有充足的食物,其次沒有過多的人為干擾。另外,城市建設及相關項目的開發也要有規劃性,減少對候鳥棲息地的侵襲,保護好濕地和森林等鳥類重要棲息地,從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孟濤&&。
■知多點 野生鳥類救護小常識
●發現受傷或迷途的野鳥怎麼辦?
發現受傷或迷途的野鳥時,不要盲目進行救助。因為一般市民不了解相關的救護常識,也不知道小鳥身上是否帶有病菌,可將其保護起來,然後及時與當地林業部門&&。
當發現受傷、病弱、迷途、受困、飢餓等不能飛行的野生小鳥,最好不要去驚動它,千萬不要怕它有危險而去抓它,把它帶走,因為其父母可能就在附近照顧它。如果小鳥是在危險的街道或馬路上,可以將它趕到附近的草地和灌木叢中。如需幫助,可撥打110或12345。
●野生鳥類闖進居民家裏怎麼辦?
如果是野生鳥類誤入居民家,不要去捕捉,以免誤傷小鳥。可以打開門窗,讓小鳥自由飛到室外。如果小鳥受傷了,沒有飛行能力,可及時撥打110或12345,通知當地林業部門前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