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高水平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大“道”向前勢如虹
連日來,在中鐵聯集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貨物裝卸作業一派繁忙。周 軍/攝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地至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保持常態化運行,且時長進一步壓縮;北部灣港、湛江港開行至粵港澳大灣區、東盟等班輪達4197班、增長165%……3月11日,記者從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第三次會議獲悉,過去一年,廣西在高水平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交出亮眼成績單。
經過7年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無到有,由規模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已成為帶動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引擎。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陸海交匯門戶,一組數據折射出廣西高水平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新成效——
港航方面,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該港可通航20萬噸級集裝箱船、30萬噸級油輪等大型船舶。北部灣港去年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4.4億噸,同比增長18.5%,其中集裝箱完成802萬標箱,同比增長14.3%,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穩居全國主要港口雙前十。
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貴陽至南寧高鐵、防城港至東興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平塘至天峨高速公路、隆林委樂至革步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廣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9000公里,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更加便利;北部灣港高效便捷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基本成型。
優化營商服務方面,完善“一口價”收費模式,北部灣港海鐵聯運一體化建設加速推進,貨場與碼頭共同納入海關監管,大幅節約了集裝箱運輸成本;實行桂渝“海事監管一體化”新模式,實現“一箱制”多式聯運全程無縫銜接運輸。2023年廣西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分別壓縮73.2%和98.01%,整體通關時效進一步壓縮。
“廣西在推進通道互聯互通和提升運行質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聯席會議主持人省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主任楊琳如是評價。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形成覆蓋全國18省(區、市)70個城市147個站點,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90個港口的交通物流網絡,運輸品類達到1100多種,助力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經濟、高效、便捷、綠色、安全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今年,廣西抓住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重大機遇,堅持建通道、強樞紐、提質效、促融合,開足馬力正朝着西部陸海新通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超800億元,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00萬標箱,北部灣港海鐵聯運班列開行量突破萬列等任務目標邁進。
今年春節期間,平陸運河馬道樞紐産業園區熱鬧異常,600多名施工人員堅守崗位,保證關鍵工序不停工。“這種‘快節奏’貫穿平陸運河全線。”平陸運河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程耀飛説。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幹工程,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後,將成為廣西以及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水路出海通道。
不只是“硬體”在提升,“軟體”也在加強。在欽州港自動化碼頭,一批裝有汽車配件的集裝箱裝船完畢後,班輪將駛往印度尼西亞。“這批集裝箱從進入卡口到裝船,僅用80分鐘,較之前壓縮了12個小時的中間物流環節。”欽州港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常朋介紹,欽州港海關圍繞降費提效及通關便利化,針對企業實際情況,創新實施出口集裝箱貨物“抵港直裝”模式,進口集裝箱貨物“船邊直提”方案等,讓欽州港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大幅提升,為貨主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今年,廣西將按照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標準,持續對標全國主要港口,鞏固北部灣港降費提效優服成效,持續降低查驗率、提高通關效率。
增強通道帶動力,吸引産業聚集,是發展通道經濟的關鍵。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産業基地南翼項目是落戶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的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我們已接到47&&上風電設備生産訂單,正加快産能‘爬坡’,投産即發貨。”欽州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倪遠翔告訴記者。
如今,欽州港片區內,中石油、華誼、中偉、格派、桐昆、國投電廠、恒逸、金桂等一批臨港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綠色石化、新能源材料、裝備製造、糧油食品加工等通道臨港産業集群正在北部灣海畔強勢崛起。
聚力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産業帶,推動通道與産業融合發展,廣西將積極打造平陸運河經濟帶,搶抓中國—東盟産業合作區建設機遇,加強與東盟、RCEP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構建跨境産業鏈供應鏈,促進沿線省(區、市)與東盟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