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繡球“繡”出“新”活力-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資訊推廣 > 正文
2024 03/13 18:40:55
來源:右江日報

小繡球“繡”出“新”活力

字體:

  【原標題】小繡球“繡”出“新”活力

  近年來,靖西市立足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基地,匯聚統戰資源,做好做大做優“繡球”文章,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助力鄉村振興。

  以新制勝,推動産業提檔升級。發揮“紅色能量”。充分發揮市壯族繡球協會黨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創新非遺傳承模式,依托民族文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舉辦農民繡球制作技藝培訓班,加強對繡球制作技藝的普及與傳承。截至目前,已舉辦繡球技藝培訓2000多場,受益群眾2萬多人。建立壯族繡球專家工作室2個,培養壯大繡球制作骨幹人才隊伍,基地內有從事繡球産品創作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1名。做優“以賽促技”。引導“繡娘”積極參加政府和企業舉辦的各類“繡娘”技藝比賽,互相學習借鑒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技藝,現場評選出的優勝者還能獲得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以及“繡蘊坊”的年底福利獎勵,助力企業發展壯大,促進庭院經濟新業態可持續發展。做大融合文章。以繡球為主打産品,在網絡購物平臺開展“市長帶貨直播”“電商大集”等活動,建設以壯錦繡球為主題的民間民俗展、非遺展示館,進而帶動當地“農民畫”、提線木偶戲、南路壯劇等文化産業發展,讓農民通過繡球從鄉村旅遊中獲得更多實在收益。目前,該市共有壯族繡球特色農家樂8家,民宿26家,每戶村民年增收超過2萬元。

  以快破局,推動打造特色品牌。推進“文農旅”融合,將繡球文化與旅遊景區緊密結合,在旅遊景區放大繡球元素,在“七夕繡球節”唱山歌、拋繡球等民族節慶活動中開展傳統文化體驗項目。2023年,該市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帶動繡球手藝人151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促進“跨界搭橋”,推動“傳統技藝+現代創意”相融合,創新設計繡球燈、繡球擺件、繡球鑰匙扣、繡球汽車挂飾、繡球香包、中草藥繡球、繡球沙包等眾多實用型繡球款式,推動靖西繡球文創産品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

  以闖開路,推動共富可感可及。構建“企業+協會+農戶”的合作共贏模式,形成“企村戶”同向發力的庭院繡球發展態勢,幫助繡球手藝人年每人平均增收1萬元以上,同時完善線上網絡電商和線下實體展示體驗融合發展行銷模式。繡蘊坊新階層實踐創新基地、靖西壯錦廠等4家企業設立“錦繡靖西·先鋒主播”並開啟“互聯網+基地+繡球”模式,做大繡球産業。2023年,企業輻射産業鏈帶動就業2000多人,免費培訓2萬多人次,發展潛力“繡娘”2000多人,帶動20多個村屯500多位“繡娘”參與發展非遺繡球産業。依托易地搬遷老鄉家園産業園建設,動員搬遷婦女參與到繡球制作中,實現就近就業和居家靈活就業增加收入。釋放政策扶持紅利,將舊州街建成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示范基地,帶動抱團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吸引50位優秀繡球協會會員長期合作,帶動舊州一帶1500多位村民重新回到“庭院繡球經濟”,打造“舊州繡球一條街”,實現“背著娃、繡著花、養著老、護著家”,從事繡球制作的“庭院經濟”,讓小繡球帶動農村婦女就近就業和居家靈活就業。(黃鳳雲 潘濤)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