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海不臨海,如何蹚出向海圖強新路子?玉林的做法是——“借地建港”激發臨港工業新動能
2月10日,大年初一。龍年新春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北海鐵山港東港區,“玉林海港碼頭”六個紅色喜慶大字,與碧波蕩漾的海水交相輝映。
暖陽下,位於博白縣的龍港新區玉林龍潭産業園區向海圖強新動能涌動。園區入駐企業廣西華創新材銅箔有限公司的無塵車間裏,隨着一台&&箔一體機卷軸緩緩轉動,一張張薄如蟬翼的銅箔徐徐吐出、漸次成卷。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強調,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支持下,玉林向海發展實現關鍵突破——玉林海港碼頭開港,玉林龍潭産業園區臨港工業産值突破200億元。近海卻不沿海的玉林,蹚出了一條內陸城市向沿海城市轉變的向海圖強新路子。
深挖“藍色潛力”
近3000名臨港工業工人堅守一線
廣西華創銅箔項目是總投資1300億元的華友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産業基地項目首個投産子項目。“2022年3月4日,廣西第一張鋰電銅箔就是在這個車間生産出來的。”總經理助理竇貴榮告訴記者。
2023年,該公司再接再厲,又先後成功試産近萬米3.5微米高抗極薄鋰電銅箔和單卷卷長達4.25萬米的4.5微米極薄鋰電銅箔,掌握了極薄鋰電銅箔大米數核心技術,斬獲國內多家動力鋰電池及數碼鋰電池頭部廠家訂單,全年産值超35億元。
“部分客戶已在年前下達了2024年全年訂單計劃。春節期間,公司安排了600多名員工全天候三班倒趕訂單。”竇貴榮説。
玉林龍潭産業園區是玉林向海發展的橋頭堡,距離玉林海港碼頭僅13公里。歲末年初,向海喜訊不斷傳來:2023年12月28日,歷經8年攻堅建設,玉林海港碼頭開港,玉林乃至桂東南出海通道打通;今年1月31日,在北海市、北部灣港務集團的支持下,玉林海港碼頭揭牌,玉林由內陸城市向沿海城市轉變再迎里程碑時刻。
“這給園區發展壯大臨港工業打下‘強心劑’。”玉林龍潭産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林博亮説,春節假期,包括廣西華創在內的園區臨港工業各龍頭企業“春節不打烊”,共有近3000名工人堅守崗位,鉚足馬力生産趕訂單。
激活“藍色基因”
碼頭開港破解向海困局
“玉林海港碼頭開港,向海圖強時不我待。博白要當好全市向海而興的‘龍頭鳳首’,奮力‘龍飛鳳舞’,實現‘龍鳳呈祥’。”大年初一,玉林市委書記王琛來到園區,為堅守崗位的園區黨員幹部、企業員工加油鼓勁。
新春的明媚陽光,打在華友鋰電項目鱗次櫛比的標準廠房上。“十年任務,五年完成”,廠房樓頂的一行標語引人注目。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華友鋰電項目規劃用地1.7萬畝,是玉林市目前為止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主要建設磷酸鐵鋰、銅箔等子項目,同時配套各項公共設施、科創中心等,打造“世界鋰電材料看中國,中國鋰電材料看廣西看玉林”的世界級鋰電材料先進製造基地。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利稅300億元,新增就業人員約2.5萬人。
荒山建園、白紙作畫。2020年7月,落戶玉林龍潭産業園區白平片區的華友鋰電項目開工建設。當時,項目所在地是一片荒山,像樣的路都沒一條。
跑出向海圖強“玉林速度”。該市舉全市之力解決項目用電、用地、用林、融資等要素問題。“短短3年多,華友鋰電項目一期9個子項目全部投産,二期鋰鹽、電解鎳項目實現産品下線,廢舊鐵鋰電池回收、科創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博白縣委書記、玉林龍潭産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孫國梁介紹,2023年,華友公司實現産值超110億元,是繼玉柴集團、柳鋼中金之後,玉林市第三家年産值超百億強企。
一座世界級鋰電製造小鎮正從藍圖變成現實,崛起於美麗的北部灣之濱。
這是玉林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全力推動向海圖強,推進臨港産業快速崛起的生動實踐。
眾所周知,玉林本不沿海。博白縣龍潭鎮最南端,距離大海僅數公里。因為行政區劃,玉林近海卻不沿海,只能望洋興嘆。
但玉林從未氣餒。2008年2月,國務院批准《廣西北部灣經濟開發區發展規劃》,當年玉林市便在博白龍潭規劃建設玉林龍潭産業園區,落下先手棋;2015年,為破解沒有港口的困局,在自治區支持下,玉林市委、市政府創新求變,與北海、北部灣港務集團在北海鐵山港“借地建港”,共建玉林海港碼頭,蹚出了一條近海不沿海城市向海圖強新路子。
廣西財經學院校長、博士生導師夏飛認為,玉林海港碼頭開港、揭牌,破解了高水平開放桎梏,創造了玉林向海而興新機遇,拓展了廣西“面朝大海”開發發展新版圖。
做強“藍色産業”
打造廣西向海圖強新的增長極
機遇總是垂青奮鬥者。
近年來,依託玉林海港碼頭建設,玉林龍潭産業園區先後引進銀億集團、柳鋼集團、華友控股等龍頭企業,從無到有布局發展臨港産業,全力打造千億園區産業。
據林博亮介紹,目前園區已建成工業企業4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玉林臨港産業集群呼之欲出。
向海圖強動能足。2023年,園區推進玉林市級層面以上重大項目66個,培育新增了廣西華創、時代新能等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園區臨港工業産值205.61億元,同比增長53.01%,成為該市第二個工業産值超200億元的園區。全市新能源材料産業總産值同比增長了164%。
“‘海洋藍’成為玉林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板塊,正在加快打造新興臨港工業城市。”王琛説,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向海經濟。“玉林將以玉林海港碼頭開港運營為契機,錨定建設‘兩灣’聯動城市定位,大力實施‘東融、西聯、南向、北輻’開放戰略,構建通江聯河達海新格局,以玉林龍潭産業園區為主陣地,進一步發展壯大臨港工業,激活城市高質量發展‘藍色基因’,打造廣西向海圖強新的增長極。”(鄧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