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獨特“柳味”的産業工人-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01/29 11:59:54
來源:柳州日報

有着獨特“柳味”的産業工人

字體:

  【原標題】有着獨特“柳味”的産業工人

記者在裝箱生産線體驗預包裝柳州螺螄粉裝箱。

  走進柳州螺螄粉産業園,濃郁的螺螄粉味在空氣中瀰漫。俘獲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食客味蕾的袋裝柳州螺螄粉,不少都産自於此。

  一袋袋裝柳州螺螄粉裏有好幾種配料包,它們是如何在産業工人手中變成一袋袋螺螄粉的?日前,記者前往廣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螺霸王公司”)進行體驗,感受到袋裝柳州螺螄粉裝包工作的不易。

  拼手速,腦子也要轉得快

  1月4日上午,在螺霸王公司外包車間封閉的更衣室裏,我依次換上頭套、口罩、一次性無塵服和鞋套,再用七步洗手法把手洗凈,做足進入車間的準備工作。

  “換裝”完成,外包車間主管陳群推開更衣室的門,機器的轟隆聲迫不及待“鑽”進我的耳朵,16條生産線上的百餘名裝包工人正幹得熱火朝天。他們將酸筍、酸豆角、腐竹、湯料包等配料包,準確無誤地放到包裝袋裏,封袋後由傳送帶送到裝箱工人手中裝箱、稱重。

  “我是去體驗裝包嗎?”我興奮地問道。

  “裝包要求手速快、不能出錯,你剛來做不了,先試試裝箱吧。”陳群答道。

  裝箱,要從一條傳輸帶上拿出24袋袋裝柳州螺螄粉,有序疊放入包裝箱內,再搬到另一條傳輸帶貼膠帶封箱。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起初,我嘗試一袋袋地拿袋裝柳州螺螄粉,不僅跟不上速度,還總是忘記裝了幾袋。身旁的裝箱工人覃成秘發現了我的窘境,立馬向我傳授“秘籍”:“一次拿3袋,一層放6袋,一共鋪4層,這樣快。”

  我按這個方法,手忙腳亂地裝了10余箱後,才找到節奏。

  一箱24袋袋裝柳州螺螄粉重量為7.2千克,工人們屁股不離開板凳就能把箱子抬到流水線上,而我卻需要站起來才能做到,速度慢了不少,只能眼睜睜看著流水線上的柳州螺螄粉快速“離我遠去”。

  因不停地抓取、搬運,我的左手手指被磨得隱隱作痛,手臂和腰背酸痛不已。轉身一看,我的“同事”速度非但沒有慢下來,反而越幹越起勁。

  “你們是怎麼做到的?”趁着休息,我趕忙向“同事”取經。

  “我剛來時也像你一樣,半個月就適應了。”覃成秘説,訂單多時,她一天能裝3500多箱。

  來自柳江區成團鎮的韋美蘭,用2年時間就成長為車間的裝箱好手。她手上的紫色手套,因經常“剮蹭”鋒利的包裝袋邊緣而佈滿了磨損的痕跡。

  這兩年來,韋美蘭過起了工作日上班、周末騎電動自行車回老家看孩子的生活。“這工作收入穩定。我也是可以兼顧家庭的事業女性。”説到這,她的笑意隔着口罩都能溢出來。

  每種配料包都不能裝錯

  裝箱時,我的視線始終不自覺地被流水線前端的裝包工人吸引,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袋裝柳州螺螄粉裏的每種配料包都不多不少的?

  陳群發現了我的“一心二用”,對我説:“看你這麼好奇,就去裝包線上體驗一下吧。”就這樣,我獲得了為袋裝柳州螺螄粉裝醋包的機會。

  左手捏住袋口,右手抓起一包溫熱的醋包就往裏放,我不是速度跟不上,就是沒放穩、湯料包掉落在流水線上。袋口和配料包邊緣較鋒利,稍有不慎就容易把手刮傷。

  身旁的2名“同事”與慌亂的我形成強烈對比。韋春艷站在我的右手邊,開袋、抓取粉包和酸筍包,隨後將包裝袋放上流水線,一套動作只需2秒左右。我的左手邊是成吉梅,雙手能一秒抓取湯料包、醋包和辣椒油包。

  “您是怎麼做到一秒就能抓取3種配料包還不出錯的?”我忍不住向成吉梅討教。

  “憑手感就能摸出來。”成吉梅説,辣椒油和醋的手感不一樣,湯料包則大一點。我這才注意到,成吉梅的食指和拇指已經結了厚厚一層繭。

  “裝錯了怎麼辦?”我又問。

  “沒有補救的方法,只能等顧客投訴了。”成吉梅開玩笑道。話雖如此,這份工作給46歲的成吉梅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20多年前,成吉梅隨丈夫來柳定居,夫妻二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柳州買了房,但房貸和兒子的大學學費讓她壓力頗大。成吉梅説:“雖然要在流水線上不停地幹,但一想到能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我就開心。”

  成吉梅的成就感遠不止於此。一想到有許多人吃上她親手裝包的柳州螺螄粉,她頗為自豪。

  “速度都是練出來的,急不來。”成吉梅説,剛開始他們一天只能裝4000袋袋裝柳州螺螄粉,如今在下午6點前裝完1.5萬袋是常有的事。

  經過4個多小時的站立,我早已累得抬不起頭、直不起腰來。但看著此前堆積如山的配料包漸漸清空,我不禁猜想:我有沒有機會吃到自己包裝的柳州螺螄粉?

  “柳味”打包人的成就感

  體驗時,我沿着外包車間的生産線,從裝包、裝箱,到跟着工人用叉車把已裝好箱的袋裝柳州螺螄粉運送到物流分揀區域。當天,20多萬袋袋裝柳州螺螄粉將在該外包車間打包,並送到全國各地的食客手中。

  這背後蘊藏着一個個“柳味”打包人的汗水和努力。

  “訂單越多,工資越高,越幹越有勁。”

  “這份工作讓我的家庭衣食無憂。”

  “把工作做完,我就開心。”

  “顧客吃的柳州螺螄粉是我打包的!”

  ……

  在外包車間,我聽到了許多工人的心裏話,言辭中充滿着對這份工作的成就感。這份成就感,來源於自己用雙手創造的價值,以及為五湖四海的食客打包“柳味”的自豪。

  在螺霸王公司,訂單量不斷增加,目前已排至春節。為此,該公司開了20條生産線進行生産,每天大約可生産40萬袋袋裝柳州螺螄粉。

  螺霸王公司的生産情況只是柳州螺螄粉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自2014年底第一家袋裝柳州螺螄粉企業誕生以來,柳州螺螄粉逐漸成為俏銷全球的“網紅”食品,2022年柳州螺螄粉全産業鏈銷售收入600.71億元。2023年,更是通過“舌尖”帶動“腳尖”,眾多食客因喜歡吃螺螄粉來到柳州打卡旅游。

  記者手記:小米粉,大産業。它串起了一條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就業鏈、致富鏈,帶出了多方共贏的大效益。無數的“柳味”打包人,詮釋着柳州人民的勤勞和熱情。(黃璐露/文 覃科/圖)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