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位於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繁忙依舊。一輛輛裝載着東盟進口水果和機械、電子元器件等中國出口貨物的貨車有序等待通關,只需十幾分鐘,一輛貨車就可以完成通關。在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申報中心,通過智慧指揮調度平台大屏幕可實時監測通關數據和車輛&&境情況。
“原來一輛貨車通關,在保稅區內可能需要停留2至3個小時。”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保稅區運營部副部長李思東説,通過信息化、智慧化提升改造,口岸通關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目前中越智慧口岸項目正加緊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後,利用無人駕駛運輸和自動化吊裝設備,將實現貨物24小時全天候智能通關。

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報關業務。新華社記者聶新宇 攝
對於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從事跨境物流業務的相關企業感受最深。“以前在通關各環節,我們都要安排專員到現場排隊等候,現在通過電腦或手機在系統上登記,就能隨時跟蹤車輛和貨物通關流程,既節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服務效率。”廣西東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主管人員王樹青説。
自2023年1月8日起,友誼關口岸貨物運輸恢復跨境車輛直接&&境模式,進出口貨物和進出境車輛保持高速增長。2023年,友誼關口岸進出口額完成4638.07億元,同比增長121.60%;進出境車輛完成42.33萬輛次,同比增長112.35%。
作為中國最大陸路水果進出口口岸之一,友誼關口岸一年四季“水果飄香”。記者在中國—東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看到,一車車東盟進口水果在此過駁,工人們忙着分揀、搬運、裝車,即將發往全國各地。
近日,來自湖南的客商周順接收了好幾車新鮮的越南火龍果,準備發給四川成都的客戶。“水果保質期較短,對通關物流時效性要求高。隨着口岸通關效率提升,水果通關時間比之前快了一天左右,這批火龍果預計十幾個小時後就能到達客戶手上。”周順説。

圖為貨車&&友誼關口岸。新華社記者聶新宇 攝
立足獨特的口岸區位優勢,憑祥在成為中國—東盟水果主要集散地的同時,積極引導當地企業發展落地加工,整合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及其輻射區、憑祥邊境自由貿易合作試驗區“三區”優勢資源,成立了憑祥産業園。目前,落戶憑祥産業園的口岸貿易加工企業達148家,産品覆蓋水果、食品、中藥材加工、電子製造等領域。
廣西中果實業有限公司利用東南亞的原料優勢,主營速凍果漿、果蔬凍幹加工等業務,去年11月投産至今,産值已達1000萬元。記者近日在該公司的生産車間看到,水果經過全自動化的清洗、消毒、取漿等工序後,一瓶瓶新鮮的果汁被迅速裝瓶、貼標、冷凍保存。
“我們最看重原料的新鮮程度,進口水果能迅速在這裡落地加工,保證産品口感的同時也能極大節省生産成本。”該公司董事長王淑娟説,當前公司接到了1.5億元的訂單,已與一批知名食品飲料企業和新茶飲品牌達成了合作意向。

工人在生産車間清洗水果。新華社記者聶新宇 攝
眾多落地加工企業在邊境“生根發芽”,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廣西聚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子設備的組裝加工,公司副總經理陳傑説,公司目前吸納了80余名本地勞動力,每人每月能獲得40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
從邊陲“末梢”到國際陸路“大動脈”,伴隨着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這個口岸城市的經濟活力正不斷迸發。憑祥市市長賈耀鋒&&,憑祥將全力抓好産業園區建設,加快推動優勢特色産業集聚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進中越友誼關—友誼通道智慧口岸、中越浦寨—新清通道智慧口岸等項目建設運營,以及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深化與東盟國家合作,提升興邊富民質效。(記者陳一帆、聶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