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今年起正式施行,廣西各地各學校廣泛學習宣傳積極貫徹落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築起“安全墻”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標誌着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邁上新的&階。
《條例》的主要內容包括: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加強網絡信息內容規劃,拒絕網絡欺凌,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網絡消費數額,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係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係億萬家庭幸福安寧。廣西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各地各學校通過學習《條例》、開展主題活動、強化共治、家校協同等,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加強宣傳,提升網絡素養
2023年10月16日,《條例》正式公布。北流市南園明德小學旋即召開教職工專題會議集中學習《條例》,明確學校、教師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職責,並要求在工作中貫徹落實。
貴港市荷城初級中學成立以校長任組長,成員由政教處主任、團支書、班主任、信息教師組成的網絡安全保護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的網絡安全保護組織協調工作。
“《條例》的&&施行,為學校開展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充實了網絡安全方面的教學活動內容,老師們更有目標去落實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教育工作了。”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校長韋世峰談道。
《條例》提出,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內容,並制定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測評指標。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將網絡文明教育列入班隊會主題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以網絡安全宣傳周為契機,組織師生觀看視頻、學習典型案例等形式,在主題班會或周一晨會上,讓孩子們認識網絡文明的重要性。
“如果在上網時,發現疑似有害信息或者不良信息,你會怎麼辦?”“我知道!要及時告訴老師或者家長,而且要及時打12377舉報。”在柳州市東環路小學班會課上,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該校定期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發布一系列網絡安全知識文章、舉辦小學生網絡知識競賽,簽訂《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開展“動手描繪安全網”活動。
強化共治,凈化網絡環境
《條例》提出,網絡産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在首頁首屏、彈窗、熱搜等處於産品或者服務醒目位置、易引起用戶關注的重點環節呈現可能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網絡直播發布者真實身份信息動態核驗機制;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服務中的單次消費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誘導未成年人參與應援集資、投票打榜、刷量控評等網絡活動;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賬號租售服務······
針對上述規定,貴港市荷城初級中學相關負責人建議:加強正面典型宣傳,鼓勵&&企業對積極弘揚正能量的網絡主播、從業人員給予更多機會和流量,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價值觀;強化巡查執法,強化網絡文化市場事前事中監管,加強對網絡企業內容審核的指導和監督,持續開展網絡巡查和隨機抽查。
為凈化學校周邊網絡環境,貴港市荷城初級中學政教處組織人員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檢查,嚴格執行“中小學校周邊200米以內不得開辦網吧、電子游戲室等娛樂場所”制度,及時掌握校園周邊網吧、電子游戲室建設情況。在貴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該校利用模擬法庭開展“未成年人因沉迷網絡引發的搶劫案件”改編的模擬庭審活動,幫助同學們提升法治思維和思辨能力,構建校園清朗網絡生活空間。
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邀請法律顧問、法治副校長等進校園,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柳州市東環路小學不定期邀請聘請的魚峰區檢察院法治副校長到校進班舉辦網絡安全知識講座;魚峰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化身宣講員,結合青少年用網現實情況,用圖文並茂的課件講述近年來的典型案例,生動形象地向同學們講解了網絡文明知識,並號召同學們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爭當合格小網民,共同打造“綠色網絡空間”。
家校協同,共護孩子成長
提及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市民李先生就頭痛,兒子不僅迷上了一款名為“蛋仔派對”的游戲,還喜歡看短視頻,只要家長稍不留神,孩子就開始刷手機。
市民張先生説,以前熱衷周末組織親子集體活動,後來發現,家長成了主角,孩子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扎堆玩手機,這讓他再也沒有動力組織活動了。
孩子愛玩手機的背後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條例》提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自身網絡素養,規範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教育、示範、引導和監督。
北流市南園明得小學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向家長們宣傳《條例》,通過學習《條例》,使他們明確家庭、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職責。南寧市五象新區第四實驗小學與家長共同攜手開展網絡素養培育,鼓勵家長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北流市南園明德小學校長黃世德介紹,學校積極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搭建各種&&引導學生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如開展陽光體育、特色課程、陽光閱讀、文藝科技節等,有效緩解了學生網絡沉迷現象。
記者獲悉,下一步,廣西將全面構築面向未來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制機制,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培育,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共同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織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體“安全網”,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記者 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