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縷蠶絲織出“忻”絲路——走訪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01/09 16:15:53
來源:來賓日報

萬縷蠶絲織出“忻”絲路——走訪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

字體:

  【原標題】萬縷蠶絲織出“忻”絲路——走訪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

工人在生産車間裏忙碌。

  在群山環抱的忻城縣紅渡鎮,一個現代化的産業園——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坐落其中,秀麗的生態美景與鱗次櫛比的廠房在雲霧間若隱若現。

  近日,記者一行走進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一期項目車間,只見一條條生産線有序排列,一台&紡織設備不停運轉,從繅絲、絡絲、並絲、倍捻到倒筒,一根根白色絲線在自動化生産線上快速穿梭,車間工人各司其職,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介紹,該産業園是忻城縣通過粵桂協作引進的重點項目,也是自治區重大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50億元,總佔地面積1600畝,規劃分三期建設,計劃五年完成,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單體繭絲綢全産業鏈園區。

  廣西同益國絲發展有限公司是産業園的項目運營公司,專注以桑蠶繭為原材料,進行繅絲、織綢、煉白、染色、數碼印花等精深加工,是一家集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新型智慧絲綢全産業鏈企業。

  “我們一期項目已經開始投産,總投資11.47億元,一期項目達産後工業總産值20億元,可年創利稅2億元以上,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美伯告訴記者,園區通過持續開展務工招聘、上崗培訓和跟蹤就業服務,現已發展當地員工200多人,間接帶動當地1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實現增收。

  “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每個月能拿4000多元,公司還幫我們交社保。”工作地離家只有5分鐘車程的黃月金談起現在的工作,喜笑顏開。

  在位於園區中央的展廳裏,一台類似於打印機的大型機器很吸睛。只見機器“嘩啦啦”開動,以絲綢布料為畫板,開始噴繪作畫。很快,一幅色彩亮麗的雙面印花絲巾就出現在大家面前。這令人驚訝的一幕得益於該公司購進的雙面印花機。

  劉美伯&&,待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後,這些設備就可以陸續生産,今後將改寫忻城無真絲綢生産、廣西無真絲綢智能化煉染印精加工生産的歷史,同時驅動忻城及周邊地區桑蠶繭絲綢産業可持續發展,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桑蠶産業化發展進程,改變忻城縣農村産業結構單一、農産品商品率低的狀況,對推動農業生産社會化、商品化發展發揮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忻城縣産投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向華説,項目全部達産後,將推動繭絲綢産業精深加工提檔升級,建成百億産業集群,預計能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極大地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園區全産業鏈的實施,將推動忻城絲綢紡織産業從種苗、栽桑、養蠶、繅絲織綢到印染加工、服裝成衣、副産品綜合利用,全産業鏈各環節向高技術、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發展,未來還將帶動忻城縣及周邊桑園改良50萬畝以上,提高農戶收入50%以上。

  紡織産業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産業和重要的民生産業。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桑蠶資源優勢,加快拓展繭絲綢産業鏈延伸,圍繞繭絲綢深加工發展的關鍵環節,以“抓龍頭帶配套”的發展思路,重點引進織綢企業和絲綢印染、服裝、家紡等産業鏈企業,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絲綢服裝加工産業發達地區合作力度,補齊絲綢煉白、印染、印花等産業鏈短板,加快紡織服裝産業由初加工向産業鏈中高端發展。

  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加工企業14家。2023年1-9月,全市生絲産量1325噸,增長1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6.5億元,增長33%。全市白廠絲質量普遍達4A級以上,5A級以上高品質生絲佔30%左右。(吳雪美 艾粵敏 覃飛翔 黃曉穎)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