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絲”促增收——柳城縣以桑蠶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01/08 16:53:19
來源:柳州日報

“破繭成絲”促增收——柳城縣以桑蠶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見聞

字體:

  【原標題】“破繭成絲”促增收——柳城縣以桑蠶産業助力鄉村振興見聞

工人將斷裂的蠶絲接到繅絲機上。湯曉逵 攝

  蠶絲製成的絲綢富有光澤、手感滑爽、輕柔適體,是高級服飾用料。可你知道一個個白色橢圓形的蠶繭,是如何變成一根根纖細潔白的蠶絲的嗎?2023年12月28日,記者來到柳城縣恒泰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繅絲車間,目睹了一個個蠶繭“破繭成絲”的全過程。

  進入繅絲車間,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條繅絲生産線,生産線上一台&自動繅絲機在快速運轉,並發出“隆隆”的響聲。

  “看到有蠶絲斷了,工人就負責將蠶絲接上。”柳城縣恒泰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韋永穎告訴記者,在繅絲之前,需要對收購回來的蠶繭進行挑選,將質量不好的清除掉,再用機器剝掉蠶繭的外衣,接着用開水煮蠶繭幾分鐘,將蠶繭煮軟,之後過冷水,至此才能上線繅絲。

  “找到蠶繭的絲頭才能繅絲。”韋永穎説,煮好的蠶繭被運到繅絲機的一個容器中攪纏,很快就能將蠶繭的絲頭纏出來並拉到繅絲機上,蠶絲就被繅出來了。記者看到,在每條繅絲生産線前都有幾名工人來回走動,他們的雙手不停地將一根根斷裂的蠶絲接到繅絲機上。儘管燈光明亮,但因為蠶絲纖細,如不仔細看,根本看不清繅絲機上那一根根蠶絲。

  韋永穎説,一根根細小的蠶絲在繅絲機上纏繞成小圈後,再經過重新纏繞成標準的大圈,接着由工人編成束,就可以裝包發貨了。

  “每天可生産蠶絲1.6噸至1.7噸。”韋永穎説,該公司共有20條繅絲生産線、400多人,2023年預計可生産蠶絲約500噸,相比2022年産量增加20%左右。生産所需的蠶繭主要從柳城縣和河池市等地收購。蠶絲則主要銷往江浙一帶,有10%左右出口到意大利等國。

  記者從柳城縣蠶業發展服務中心了解到,柳城縣是全區桑蠶發展十佳基地縣之一,桑蠶産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産業。近年來,柳城縣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打造建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村屯、專業戶,持續擴大桑蠶養殖規模,不斷提升桑蠶生産科技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柳城縣有桑園面積15.79萬畝,社會發放蠶種45.8萬張。鮮繭産量達2.19萬噸以上,産值超12億元。全縣有繭絲加工企業5家,蠶絲年加工能力2000噸以上;目前全縣共有養蠶農戶約2.5萬戶,遍及全縣12個鄉鎮,桑蠶産業在帶動群眾實現增收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李書厚)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