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齊進走好鄉村振興路——忻城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4 01/04 11:07:02
來源:來賓日報

“四高”齊進走好鄉村振興路——忻城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字體:

  【原標題】“四高”齊進走好鄉村振興路——忻城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綜述

  忻城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十三五”時期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自治區級深度貧困縣。2020年,全縣脫貧摘帽;2021年,忻城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目前,全縣共有脫貧戶30375戶113292人,累計納入監測對象4231戶14504人。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後,忻城縣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高效率指揮調度

  監督“觸角”延伸基層

  忻城縣延續脫貧攻堅時期有效經驗做法,在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擔任雙組長的縣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基礎上,優化調整縣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充實百名幹部力量,推動指揮體系運轉高效有力。

  據悉,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16個專責小組,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全脫産指揮,各行業部門76名幹部集中到指揮部辦公。抽調具有實戰經驗的24名幹部組成專項調研組,由2名縣處級領導帶隊深入各鄉(鎮)、村,以縣際交叉檢查的方式和標準開展常態化督導;抽調16人組成縣委問效督查組,重點嚴查部門、鄉(鎮)、村委的履職情況。

  高質量鞏固成果

  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忻城縣堅決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硬任務、硬要求,近三年來全縣無輟學學生,農村均實現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動態清零”目標。同時,建立三級常態化動態監測飲水安全保障運行機制,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1.43%。

  “自來水管網改造以後,我們家用水方便多了,冬天也不愁沒水用。”家住北更鄉鳳凰村下科屯的藍尉寧説,以前用水需到二十里外的村屯挑,如今人飲管網改造成功,村民用水更加便捷。

  據介紹,忻城縣還從鞏固就業、抓實産業、盤活資源收益、減少支出、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兜底保障等六個方面促進群眾持續增收。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5504.39元,增長12.98%;搬遷戶人均純收入增速為14.15%,比全縣脫貧人口人均收入增速高1.17個百分點。

  高站位抓好黨建

  建設鄉村治理樣板

  忻城縣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探索建立“紅黑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全力建設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樣板。

  近年來,該縣把組織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和保障,以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為抓手,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

  “每名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六納村黨總支部以樹立黨員清廉形象、強化黨員責任意識、促進為民服務實踐為目標,日常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紅渡鎮六納村駐村第一書記韋洪浩説,六納村將黨建引領、民主法治、清廉建設等無形的工作機制,外化為黨員先鋒驛站、民主法治宣傳陣地、清風長廊等有形景觀,以此記錄村民治理歷程,傳承六納治理經驗,營造和諧治理文化氛圍。

  高標準抓實協作

  凝聚幫扶工作合力

  忻城縣加強與廣東信宜、高州、化州三市的密切對接,多渠道、快節奏促進協作工作落地,累計爭取三市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1.716億元,全面推進4個全産業鏈園區及15個産業種植、養殖基地等幫扶項目建設。此外,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投入3300多萬元資金支持忻城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建成全國第一家央地合作縣級鄉村振興學院;先後打造6個標準化桑蠶生産示範基地,養蠶病死率降至5%以下,惠及農戶7000多戶。

  “之前企業來村裏宣傳,我低價領了3頭育肥牛回來養,企業回收時,除去成本賺了2萬多元。期間還有技術人員到村裏培訓養殖技術,不用擔心養不活。”思練鎮石龍村海山屯養牛戶莫增朋説,自從2016年加入養牛隊伍,家裏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2022年還建起兩層樓房,現在日子越過越滋潤,增收致富信心倍增。

  近年來,忻城舉全縣之力,以實施鄉村戰略為總抓手,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指揮大改革、黨建大提升、扶貧大鞏固、項目大引進,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奠定基礎,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黃佑昕)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