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須臾不可離的日常;“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茶是不可多得的雅事。
今年,全國新茶飲市場規模預計達1498億元。“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圍爐煮茶式社交”頻頻出圈,新茶飲成為年輕人心儀的“搭子”。
多地紛紛念起茶旅融合的新茶經,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融合發展,游客吃有茶宴、品有茶道、住有茶棧、游有茶園、行有茶山、購有茶禮、娛有茶歌、夢有茶景。
以茶敬客、以茶敦親、以茶睦鄰、以茶結友……放眼東西方世界,“君有咖啡吾有茶”,以茶為媒,可以互通有無,促進文明互鑒。全世界關於茶的發音基本上就兩種,均來自中國:一種是Tea,來自中國方言的閩南話,另一種是茶、chaaya,來自中國官話。中國茶和茶文化全面“出海”,進一步鞏固了中國是茶文化故鄉的地位。這張有着數千年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名片”成為中國連接世界新型貿易的橋梁,也成為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生動見證。
新茶飲、新茶旅、新茶經、新茶路……探索茶葉這片“金葉子”的無數可能,中國茶文化正在翻新,茶社交正在激活,茶消費正在提質,茶經濟正在升級。
總策劃:葉俊東
統籌實施:周清印、鄧伽
策劃編輯:鄭雪婧
調研采寫:袁慧晶、何曦悅、朱麗莉、魏婧宇、謝建雯、張格、阮周圍、李典、鄒競一、鄭昕
飲茶先!新茶飲勾住青春味蕾
喝奶茶早已成為消費時尚,尤其是“學生族”,網紅爆品往往要趁上新時打卡一遍。
“新茶飲的爆款密碼,可以借用周星馳在《食神》裏一句經典&詞來總結,就是‘好吃、新奇又好玩’。”廣西萃茶師聯合創始人程丹穎認為,新茶飲不像以前好喝好看就行了,消費需求已從味覺嗅覺視覺的基本感知,上升到打卡社交熱點話題新階段,所以跨界聯名茶飲能迅速引起熱議,各種很潮或新奇包裝也能抓住眼球提升銷量。
追逐時尚上新快
江西婺源聚芳永茶業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是一家集茶葉種植、初精加工、深加工、研發、銷售於一體的老牌茶企,2014年進軍新式茶飲市場。
“傳統研發節奏已被打破,過去是研發出一款産品賣得越長久越好,在新賽道上卻必須跟隨市場節奏不斷出新品。目前研發周期在1周左右,這個節奏只會越來越快。”企業研發中心高級工程師彭永華説,來自新式茶飲企業的訂單都是定制化,需要在較短時間內研發出配方。
奶茶愛好者咚咚説:“各家奶茶每兩周就會推出新産品,總有一款搶走我的錢包。”
“傳統上一些不可能搭配的食材,都被茶企別出心裁搭配在一起,口味新奇、刺激,能滿足年輕消費者的獵奇心。”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東棟&&,“茶企在創新口感上很下功夫,我感覺他們能想到的食材都會用到上面去。”
新品推出後,很快變成一個網紅産品。但它能流行多長時間?能不能沉澱下來?吳東棟&&,這個有待市場觀察,有些爆款茶飲生命周期很短,消費者又被新産品吸引,火了一段時間後銷量就下來了。
配茶“搭子”主打健康牌
喜茶在茶飲中加入黃皮,還把楊桃、百香果與油柑搭配在一起,奈雪的茶也引入了油柑,在社交&&刷足存在感。
黃皮多生於福建、海南和兩廣地區,油柑多生於廣東潮汕地區,兩種水果極難運輸。小眾的油柑和黃皮,容易勾起消費者嘗新的好奇心,廣告宣傳“清腸、通便、去火”等功效也令年輕人心動。
“年輕人越來越看重健康,茶飲加入水果原材料,正好迎合消費心理,如果口感不錯,自然容易帶來較好銷量。”吳東棟説。一些區域性小眾原材料逐漸走到消費者眼前,諸如沙棘、紅心芭樂等,以及水牛乳等地方特産,或因風味獨特,或因營養高,被茶企爭相引入。
不少人都在為千年中國茶尋找更多“搭子”。婺裏花開系列草本植物飲料是江西起源蔚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根植於本土推出的一款特色茶飲。企業創始人姚國飛介紹:“婺源盛産有機皇菊,皇菊茶雖健康,但其風味獨特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們加入青檸風味,同時研發萃取保鮮技術,保留皇菊茶原有風味及其富含的營養物質,做到綠色健康。”
江西新茶飲
茶話弄品牌總監王偉傑介紹,陜西涇陽是“絲路黑金”茯茶的主産區,茶話弄的“茯生半日閒”以涇陽茯磚茶做茶底,搭配綿密奶蓋,喝起來甜中帶鹹,香而不膩,打造獨特的長安風味。
秋冬時節,水牛乳奶茶表現格外突出,喜茶、奈雪的茶等頭部品牌集體上新,迎來一波銷售熱潮。在飲品圈,水牛乳的高價值感是行業共識,它自帶清甜、奶香持久,營養價值高。
萃茶師和廣西皇氏乳業聯名推出水牛乳系列奶茶。“新茶飲原料升級要往更有營養、更有性價比的方向發展,這很考驗品牌供應鏈能力和研發能力。”程丹穎説。
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曾大文&&,廣西烹協正研究成立茶飲專業委員會事宜,希望發展成茶飲企業的“娘家”,同時監督茶飲企業做好行業自律和服務市場,把好品控關、健康關。
概念店、跨界聯名“圈粉”年輕人
長沙太平古街上的“太平糧倉”作為不可移動文物,承載的是近代長沙乃至湖南的繁華歷史縮影。茶顏悅色在此打造太平糧倉概念店,以期重新思考糧與人之間的關係,並將已蒙塵的農耕文化重新拉到大家眼前。“打造概念店是我們和現代年輕人溝通交流的方式之一,也是傳遞‘推廣新中式生活方式’的一種嘗試。”茶顏悅色品牌部媒體關係負責人劉巧芳説。
在長沙市太平街茶顏悅色奶茶店,顧客正在領取線上下單的飲品。陳思汗攝
喜茶推出特調“FENDI喜悅黃”、奈雪的茶聯名打造“范特西奶茶”、樂樂茶攜手蠟筆小新推出草莓麻薯生打椰……茶飲業內正颳起聯名風潮,讓品牌賺回市場熱度。
“前段時間,我就買了好幾次聯名款茶飲,當你看到心儀IP出現在飲料杯上,就會忍不住下單。”資深動漫粉張曉邊説邊下單了一杯喜茶×原神聯名款茶飲。
萃茶師聯名過多個廣西知名品牌,如五菱汽車、雙錢龜苓膏等。“成功的跨界聯名、異業合作,不單能為兩個品牌同時帶來話題流量,還能取長補短,在客戶群體、會員體系甚至是供應鏈、産品線上都能産生1+1>2的效果。”程丹穎説。
新式茶飲不僅風靡國內,且已開始跟隨頭部品牌走向世界。婺源縣聚芳永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柯翠珍介紹,企業的茶鮮萃液等産品根據海外市場人群需求不斷創新,助力新式茶飲企業搶佔國際市場。
來中國讀旅游管理專業的越南留學生春心、阮氏玲&&,她們喜歡喝中國的新茶飲,現在這些在越南也十分流行。
科技賦能新茶飲
一瓶看上去普通的礦泉水,輕擰瓶蓋,瞬間就變成了一瓶湯色清亮的茶飲,這是黃山華綠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飲品公司合作推出的新産品。小小的瓶蓋裏,封存着速溶茶粉,只要旋轉刺破封層,就能在3~5秒內迅速溶解在水裏。“我們研發生産的這種瓶蓋供不應求。”公司總經理章志強説。每個蓋子裏0.8克茶粉,需要從4克茶葉中萃取最精華的物質,讓速溶茶粉也能有現泡茶一樣的風味,同時還要做到瞬時溶解不結塊。
在華綠園的研發中心,包括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新式茶粉飲品在內,小小茶葉變成了眾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産品:可以當餅乾吃的凍幹奶茶塊,茶色素做成的染發劑,甚至還有膠囊茶,和膠囊咖啡一樣可以隨時方便沖泡。
章志強介紹,黃山華綠園公司擁有一支由茶學博士帶領的高精尖專業研發團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在全球擁有一百多家委託合作方,與他們共同探討市場對茶葉等草本植物的消費需求和方向,並推出定制化的特色産品。
位於黃山市高新區的小罐茶“超級工廠”刷新了很多人對中國茶産業“小農經濟”的傳統印象。在挑茶、灌裝、包裝等車間,工人的身影並不多見,反倒是智能機器人一派忙碌的景象。AI除雜機器人採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系統,能精準識別茶葉中的雜質,比人眼挑茶更加精準;茶葉順着傳送帶進入全自動灌裝生産線,上罐、稱量、灌裝、充氮、封口、檢測各個流程全自動完成。
“我們已實現生産端、消費端等端到端的數據實時傳輸、數字化追溯。AI除雜機器人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相當於50~60個挑茶工的工作量。”黃山小罐茶“超級工廠”廠長李偉民介紹。
近三年來,小罐茶帶動黃山全市5000多戶茶農年人均增收2500多元,帶動茶農收入增幅13%以上。李偉民介紹,從一片葉子最終到顧客手中的一杯茶,這一過程在小罐茶“超級工廠”已實現了90%智能化。
小罐茶“超級工廠”
搶灘新茶旅:左手文化右手煙火
俗話説,茶好客自來。各地不斷推動茶産業向縱深發展,給茶旅融合鋪就良好發展&&。一些地區推出茶旅精品線路,催生了茶民宿、茶莊園、茶小鎮、茶博物館等多種新業態,賦予“茶+N”無限可能。
端起茶山饋贈的金飯碗
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武夷山鎮篁村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的核心區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地。因地屬山區氣候,這裡製成的紅茶有特殊花香味,挾帶濃厚的高山氣息。
篁村村民祝蘭花回憶道:“2014年,我們家開起了村裏第一家茶企——祝式紅茶。我弟弟當時是村長,流轉了一些山場,除養護好山場裏的茶樹外,還引進了一些外地的優質茶種栽種,帶着村民們一起吃上了‘茶葉飯’。”
祝蘭花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半山里民宿的老闆娘。“民宿是2019年開始做,那時比較流行清涼游,只做夏天一季生意,包食宿,游客多來自周邊縣市區。今年忙碌兩個月能賺近30萬元。”
在祝蘭花看來,她們家如今過上富足生活,都來自山場裏那些茶樹的饋贈。
武夷山鎮宣傳委員彭明超介紹,篁村民宿産業逐漸興旺,村內現有25家農戶經營民宿,擁有床位380余張。據不完全統計,全鎮2022年民宿業從業人員500多人,帶動當地土特産銷售達1200余萬元,綜合收入超過2000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位於國際公認的“黃金産茶區”,2022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21萬畝。隨着茶旅融合發展,越來越多游客體驗茶莊園觀日出等項目。
距離縣城不遠的八江鎮布央村,數千畝生態茶莊園基地蔚為壯觀。“茶莊園基地藏在深山,在茶山長廊上閒坐,喝一喝現泡的茶水,與茶農聊聊天,感覺很舒服。”游客周小歡説,自己進茶園採摘了茶葉,拿到茶農的店裏體驗炒制,“我在大大的鍋具裏不停翻炒,看著茶葉慢慢製成,很有成就感”。
游客在安康市紫陽縣向陽鎮一處茶園體驗炒茶。邵瑞 攝
布央村黨總支書記謝勳庭&&,今年不少外地旅行團游客和散客到茶莊園基地游玩,鄉村振興很有盼頭。
茶民宿的正確打開方式
初冬傍晚,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湯口鎮的一家茶民宿中,人們圍坐在暖洋洋的壁爐前,民宿主理人戴江勇正向住客們講解古法“點茶”技藝。
2018年,戴江勇開設了黃山莫問茶號徽茶博物館,館內一層展示茶相關藏品及中國茶文化的脈絡和傳承,二層主要為茶藝表演、品鑒體驗區和黨建活動區。次年,戴江勇邀請知名設計師,對擁有數十年歷史的春茗老茶廠進行了全面修復,將舊茶廠車間改造成民宿公區,宿舍改造成客房,打造出茗泉茶主題民宿。
民宿主理人、非遺傳承人戴江勇
在這山青水綠、風景如畫的茶葉之鄉,每年在徽州茶季前來的住客,可以在民宿擁有的茶博、茶廠、茶園、古法制茶展示體驗區內,零距離體驗採茶、制茶、品茶的茶農生活。
而到了無法採摘茶樹鮮葉的秋冬季節,戴江勇為客人們準備了茶文化知識講座、圍坐品茶聊茶的“八點半陪伴”等活動。每到冬季,民宿餐廳裏,用茶葉和茶汁製成的茶香鴨、霧裏紅燒肉等創新菜品供不應求。
民宿主理人、非遺傳承人戴江勇為客人們組織活動
“梵塵家”是一家主打禪茶文化的民宿,坐落在最美鄉村江西上饒婺源縣城近高鐵站的位置。整個民宿只有10間房,卻在公共空間設置了3間風格迥異的茶室供人品茗,甚至連每層樓的轉角處都設有茶歇處,房間裏也都有茶桌和茶具。
民宿主理人叫朱德武。他帶着對母親的思念和置業養老的初衷,於2010年買下了幼時跟着母親開荒種菜的地方所開發出來的別墅。“不如打造一家與眾不同的民宿。”朱德武説,他理想中的民宿,要有家的溫度及尋常人家的故事。
“民宿的名字是我孫子和孫女的名字各取一個字而成。我會和每一位住店客人講述我們一家人的故事,還有這間民宿的前生今世。”朱德武認為,這才回歸了民宿的本真——把自家閒置的房屋提供給客人使用,而主人和房子之間怎麼可能沒有故事呢?住民宿,聽故事,也是民宿的打開方式之一。
茶在民宿與顧客之間能搭建起一個“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的精神交流&&。婺源縣大鄣山有個臥龍谷,海拔很高,這裡的野生紅茶頗具辨識度。朱德武將臥龍谷的野生紅茶通過民宿推薦給更多人。三五朋友在茶歇處小坐,品一盞來自高山的香茗,聊些許尋常人家的煙火故事,鬧中取靜,頗為愜意。
江西一民宿外景
跨越時空的茶文旅沉浸式體驗
“哎嗨呦,動起身了!”響亮的駝夫號子響起,3匹雙峰駝從老榆樹下緩緩走過,後面跟着挑着扁擔的貨郎和推着小推車的工匠。一支走西口商隊,從歷史深處走來,走到了現在的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遺小鎮,為游客呈現了一場沉浸式體驗《茶道駝鈴》。
茶道駝鈴聲悠悠。一百多年前,莫尼山非遺小鎮所在的白道川溝段家窯村,是貫通陰山南北的17個埡口之一。莫尼山非遺小鎮創始人賈宏偉説,段家窯村有不少當年走西口人的後代,如今老匠人們説着夾雜晉陜口音的方言,剪刀一揮、畫筆一落,還滿是各民族間交流的印記。
而如今,曾經因老舊而人口外流的段家窯村,又因時間的沉澱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村裏一處廢棄的餐館成為莫尼山非遺小鎮最初的建築,閒置的舊學校、老房屋經過改造成為非遺傳承和實踐的基地。小鎮內涵蓋80多項非遺項目,是“動靜”結合的文化遺産活態數據庫。
“要讓更多人了解萬里茶道上的駝商故事和文化交融。”有感於此,賈宏偉計劃着重打造萬里茶道沉浸式歷史文化街區,豐富和完善茶路文化及“驛站”的功能,激活茶路文脈,引領萬里茶道旅游産業融合發展。
圍爐話茶:非遺茶人的新茶經
對話嘉賓
戴江勇(省級非遺黃山雲霧綠茶製作技藝傳承人)
方根民(國家級非遺婺源綠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劉曉虹(八寶茶手工技藝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
陳伯昌(六堡茶製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姜維平(省級非遺項目鉛山河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去年,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今年,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項目在第45屆世界遺産大會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
如何利用茶類非遺熱的契機,傳承茶文化,發展茶産業,念好新茶經?
南北各懷秘笈
戴江勇:我出生於黃山區湯口鎮岡村的一個茶業世家。1993年起,我在父親創辦的春茗茶廠裏學習黃山毛峰和黃山雲霧茶的製作技藝,並赴福建學習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等各種花茶的製作。2006年,我創辦了黃山市春茗茶業有限公司。
民宿主理人、非遺傳承人戴江勇
相比其他綠茶,揉捻是黃山雲霧茶的靈魂。製作時,需要根據鮮葉的老嫩度進行手工揉捻,剛柔並濟、輕重適度,才能讓茶汁産生“破壁”反應,把茶葉的香味最大化地激發、均勻釋放。此外,黃山雲霧茶還需要進行獨特的三步烘乾處理,子烘勾香、復烘定型、老烘提香,古法層層遞進,才能令雲霧茶清香襲人。
方根民:我們對婺源綠茶的古法工藝不斷創新改進,提升品質並保留古韻。如在耐泡性方面,過去只能泡8至9回的高山茶,如今通過現代“控光、控溫、控濕、控風、控氧、控時、控速、控力”的八控技術,也能做到20余泡仍有回味。
劉曉虹:中國南北茶文化各有特色。比如南方説品茶,講究品的風雅;北方講吃茶,蘊含養的智慧。我們八寶茶主打的就是可以“吃”的茶,香甜的茶水解渴,豐富的物料還能飽腹。
八寶茶講究抓、衝、敬、刮、啜、品、續、撈,依序進行,缺一不可。“抓”很重要,就和烹飪一樣,把握調料和火候需要手氣。又類似中醫抓藥,多一錢少一錢,味道和療效不一樣。這也是我們創新配方,滿足不同群體喜好的“秘密武器”。
多向破壁
戴江勇:目前非遺技藝傳承的最大挑戰就在於如何提起年輕人的興趣。就連我自己的兒子,一開始也沒有學習制茶的意向。在我的勸説下,兒子終於開始跟着學習手藝,後來在浙江大學攻讀茶學專業。
怎麼讓茶變得更時尚?由於原葉茶沖泡對水溫、茶具等都要求較高,流程的複雜性“勸退”了一些95後、00後消費者。為此,我推出了冷萃茶,更加適應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
此外,我還規劃了一條頗受好評的研學路線。5天4晚,家長和孩子們能夠體驗黃山雲霧茶、祁門紅茶、徽墨、徽州木雕等多種徽州傳統非遺技藝,用徽州歷史串聯起整個旅程。
劉曉虹:非遺技藝傳承得好不好,決定了茶香有多濃、飄多遠。當前,國家提倡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如穿漢服等正在復興,同時大健康産業的發展更為八寶茶帶來機遇。我們要做的就是藉&文旅東風,做好養生茶。
一方面是優化配方。我們與寧夏中醫研究院合作,研發適合不同人群的養生八寶茶品,挖掘藥食同源的價值,如男士養生、女士養顏、功效保健等系列;創新茶底,過去是雲南生普茶,現在研發了烏龍茶、白茶、黑茶、普洱茶等,同時還針對年輕群體開發傳統有糖、低糖和無糖等口味。
另一方面是融合文創。與專業的文創團隊合作,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包裝,如寓意吉祥如意、花開富貴的緞面系列、寧夏文旅地標精美彩繪系列等。此外,我們也正研發奶茶新茶飲,準備明年投入市場。
陳伯昌:六堡茶有現代工藝和傳統工藝兩個雙向而行的産品。當下傳統工藝産品在國內外知名度不高,能喝到、品嘗到傳統工藝茶的人群不多,還需各方力量加大宣傳推廣。
方根民:賣茶的過程也是輸出婺源茶文化和制茶理念的過程。在線上直播時,從0粉到50萬粉,我們用了將近4年獲得市場認可。剛剛過去的“雙11”我們線上交易額在抖音&&全國茶類店舖排名第三。播商時代,能用新媒體技術讓婺源綠茶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在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傣族姑娘仙金(右)在直播售賣普洱茶 胡超 攝
走出去吧!
劉曉虹:隨着“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好茶也越來越受國際消費者青睞。借我徒弟楊薇的話説:“語言不通,但對美好事物的感知是相通的。”
戴江勇:今年我和福建武夷山青年制茶人聶霖在“百家爭茗茶香湯川”湯口鎮茶文化旅游節暨第三屆鬥茶大賽上發布了聯名茶“咫尺青綠”。武夷岩茶在六大茶係中為青茶,黃山雲霧茶為綠茶,兩山咫尺,青綠相間,碰撞出不一樣的舌尖體驗。
姜維平:茶旅融合未來是方向,要學會講故事、講出一套新茶經。我經營的鉛山縣黃崗山有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參加了今年在杭州舉辦的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鉛山茶文旅推介會。以往有的推介會要麼是真的在開會,要麼就像去擺地攤,對企業而言雷聲大雨點小,獲得感不強。這次推介會效果很好,邀請了業內有影響力的專家講述我們“鉛山河紅”的背景和故事,真正把我們的好山好水好茶綁在一起向外推介。
傳承人姜維平
香遠益清,喚醒萬里新茶道
萬里茶道被稱為聯通亞歐的“世紀動脈”。隨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提出和落實,沉寂數百年的萬里茶道、茶船古道等正以全新面目煥發生機。
俄羅斯來了個“茶仙子”
燒水、稱重、計時,從瓷杯的濾口控出茶湯,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杯蓋柄,迅速翹起約30度角的縫隙。帶着熱氣的茶香涌出,被湊在杯口的鼻子捕捉,深深嗅入胸腔;再看清亮的茶湯,品上一小口,不急咽下,而是讓空氣攜着茶香深入鼻腔……
這是一項茶學的專業流程,名曰“感官審評”,而完成這一系列行雲流水般操作的,是一位俄羅斯姑娘。“我第一次喝的茶是龍井,第二次喝的是黃山毛峰。”回想起十餘年前的第一口茶香,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的俄羅斯留學生愛林依然記憶猶新。
2011年,愛林在俄羅斯學習咏春拳。每次練習結束,師父都會給她遞上一杯中國茶。因為熱愛中國文化,愛林大學畢業論文的課題就是中國古代歷史研究。在中國歷史中,她了解到:從17世紀末的第一支商隊起,一條萬里茶道經草原抵達俄羅斯,讓中國茶葉在俄羅斯培養起龐大的消費群體。
俄羅斯姑娘愛林
2019年,愛林被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錄取,並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黃山2023第17屆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節開幕前夕,愛林在活動現場展示茶藝,她手法自然,燙杯、備水、候湯、投茶,引得觀眾頻頻點讚。
愛林發現,在她的家鄉烏法市,中國的茶葉賣得越來越好了,每每放假回家給父母帶上幾盒茶葉,總能送到爸媽的心坎上。
重新連接“茶動脈”
作為對俄蒙貿易集散地的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在17世紀末因萬里茶道的暢通而商業日漸繁榮。雄踞塞外三百載,橫跨歐亞九千里。清代跨國貿易商號大盛魁,一度被稱為萬里茶道上的“華商旗艦店”。
“歷史上,旅蒙商人以歸化城為中轉站,將生意做到了蒙、俄,延伸至歐洲,帶動歸化城成為重要的茶葉貿易集散地和駝馬轉運地,共建起互利共贏的經貿動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康建國説。
從公元前5世紀前後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到明清時期的“萬里茶道”,地處我國北疆的內蒙古一次又一次成為交流與融合的樞紐。地理上的邊疆,換個角度看,也是開放前沿。隨着“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不斷推進,內蒙古與俄蒙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高,“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日益提速升級。
江西上饒鉛山縣在萬里茶道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既是水路起點,又是茶葉傳統主産區和貿易集散地。2016年,鉛山縣有幸承辦了第四屆中蒙俄“萬里茶道”市長峰會。鉛山縣文廣新旅局黨組書記費勝輝告訴半月談記者:“清代對俄貿易的萬里茶道興起之後,江西産茶區及時調整産品品種,轉而生産紅茶。”
鉛山縣河口鎮當時被稱作“萬里茶道第一鎮”,鉛山“小種河紅茶”被西方譽為“茶中皇后”。如今,鉛山縣“河紅茶”現有註冊商標120余個。“縣裏組建了鉛山縣河紅茶産業發展中心,正謀劃擦亮‘鉛山河紅’這一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鉛山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童英説。
茶文化:揚帆遠航正其時
在今年9月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寧夏劉三朵八寶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薇接待了好幾撥外賓,他們專程到位於吳忠的八寶茶文化體驗館。“阿拉伯人喜好甜食,八寶茶的香甜讓他們讚不絕口,好多人帶了一些回國,説是要給家人品嘗。”
中亞人民的餐桌上也飄來了秦巴茶香。2021年,陜西西鄉夏秋綠茶搭乘中歐班列,運往烏茲別克斯坦,經加工成為當地人的日常茶飲品。
百年前,一條起於中國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的茶船古道應運而生,一籮籮六堡茶被裝運上船,遠銷南洋。
2016年起,梧州的六堡茶企業就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積極“走出去”,加速開拓東南亞市場。今年以來,梧州市先後組織多名六堡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赴越南、泰國、盧森堡等國家開展多場宣傳展示交流活動,幫助代表性傳承人拓寬行業和國際視野。
在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六堡茶文化廣場,當地制茶人進行封茶儀式。
如今,六堡茶繼續沿茶船古道揚帆起航,不斷開拓日本、韓國、法國、秘魯乃至中東地區等海外市場。在茶葉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作為高品質茶葉,六堡茶在國際市場上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梧州市茶産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梁威龍&&,下一步將加大六堡茶在東盟國家的推廣力度,擴大六堡茶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市場銷路,助推六堡茶全球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