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戲曲精英競秀 共唱梨園歡歌——記“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
邕城冬暖,戲韻芳華。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廣西戲劇院承辦的“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近日在南寧舉行。集地方精粹,展戲曲魅力,梨園名家匯聚一堂,南腔北調輪番登場,風格多樣、特色鮮明、文武兼備、流派紛呈的展演活動,展現了中國戲劇百花齊放的蓬勃生機,彰顯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自強。
好戲連& 粉墨繽紛
8天時間,10場演出,50個劇目(摺子戲),涉及全國27個省區市46個藝術院團,涵蓋秦腔、漢劇、蒲劇、呂劇、越調、豫劇、贛劇等35個地方戲曲劇種……“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集中展示一批凝聚表演藝術精粹、彰顯古樸傳統特色、堅守藝術本體的經典戲曲作品,尤其注重戲曲絕活絕技展演,展現中國戲曲“無技不成藝”“無技不驚人”的獨特魅力。
西安三意社上演秦腔《安國夫人·擂鼓戰金山》,主演屈蘇紅以“擂鼓”為看點,長靠開打,乾淨利落的圓場、翻身、槍花、出手猶如攜風挾電,迅雷轟響,充分表現出梁紅玉“眉宇之間,抒卷風雲之色”的大將風度。
臨沂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郭琦帶來柳琴戲《孽海花·打神告廟》,如泣如訴、委婉淒美的聲腔,細膩傳神的精湛表演,行雲流水的水袖功,把敫桂英悲痛欲絕的情緒,哭訴冤情、怒打海神和悽慘的情感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看得人心潮澎湃。
祁劇青年演員陳歡在《董洪跌牢》中飾演董洪。作為祁劇大型傳統劇目《雙合印》中的一折,該劇保留祁劇特有的手腕功、眼功,有驚險刺激、高難度的武戲場面。演出現場,陳歡唱腔圓潤甘醇、表演傳神細膩,特別是他連打20個“旋子”,緊接着三組後空翻再360度轉體,最後穩穩站立亮相的那一刻,全場喝彩。
粵劇《天罡陣》是一出文武兼備的長靠武旦戲,該劇運用了“哭亡魂”“銀&上”“追信”等粵劇傳統牌子,突出個人唱腔技巧。舞&上,廣東粵劇院演員莫偉英順利完成“靠把功”“高&蠻子”“倒插虎”等高難技巧,乾淨利落而不失大氣,呈現了一個武藝超群、大智大勇、堅貞不屈的明珠公主形象。
在閩劇《夫人城·巧兒救城》中,青年演員陳莉莉帶來“打出手”表演,在空中、地下、前後、左右各個方位,以挑、閃、踢、打等技法展現出女主人公巧兒奉祖母之名,為救父親,為保襄陽,出城搬請救兵,奮力救城的情景,現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鑼鼓咚鏘響,筋斗氣場威,水袖翩翩飛,餘音繞梁醉。展演舞&,好戲不斷,越劇《珍珠塔·驚塔》、晉劇《雙龍戲八仙》、贛劇《江邊會友》、彩調劇《劉三姐·盤歌》、吉劇《燕青賣線》、秦腔《雁蕩山》……演員們的一腔一調、一招一式都展現出紮實的基本功,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表演,讓觀眾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了解中華經典,感受戲曲魅力。
為民樂民 雙向奔赴
藝術為民,文化樂民。本次展演推行惠民低價票並全程線上直播。展演剛一開票,熱門場次就被一搶而空。展演期間,演出現場幾乎場場爆滿,還有不少外地戲迷專程打“飛的”、乘動車來到南寧,一睹好戲。看大戲、品好戲,成為初冬邕城的熱門話題。
展演期間,南寧市民黃先生每晚都開車陪80歲的母親到廣西民族劇院看戲:“單場演出票價50元,還能用廣西文惠卡打折,享受‘秋冬游廣西’消費季優惠,家門口的文化大餐讓我們過足了戲癮!”廣西中醫藥大學大二學生小謝説:“&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演員們精彩的絕活演繹是多少汗水淚水換來的,作為‘00後’感到很熱血、很燃!”“搶”到展演套票的戲迷陳女士&&,戲曲文化能夠傳承,首先需要我們更多的人去觀看、去了解,再向身邊的人傳播,這樣更有利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為增強戲曲藝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本次展演還進行了多渠道現場同步直播。據不完全統計,文藝中國、文旅中國、一通文化、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微信視頻號、陜西文化、南寧新聞網、中國網演藝頻道、東方大劇院、北演演藝等線上&&,觀看量每場平均150萬以上,線上直播觀演人數近2000萬人次。網友“飛奔的豬”説,通過直播感受到了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中華戲曲太美了,為一代代戲曲人對藝術的堅守、努力、創新而感動!
觀眾的熱情和喜愛,感染和激勵了參展演員,戲曲人紛紛&&,展演不僅是一次藝術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溝通與碰撞,此間種種感動,正是藝術與觀眾之間相互奔赴的美好見證。
展演舞&上,“90後”越劇女小生陳麗君攜越劇經典《珍珠塔·驚塔》選段一亮相,就受到戲迷的熱情追捧。收放自如的表演,清亮婉轉的唱腔,讓現場觀眾沉醉不已。不少戲迷專程從外地趕來,只為一睹她的風采。面對自己的“出圈”走紅,陳麗君&&很驚喜很感恩:“每個戲曲演員都十分熱愛自己的劇種,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的責任。作為戲曲從業者,我們始終對藝術和舞&抱有敬畏的態度,‘低頭做事,抬頭看路’。不同時代對戲曲的形式、內容和演員表演,都有不同的期待,希望更多人看到戲曲、愛上戲曲,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第六代“劉三姐”代表、廣西戲劇院青年演員趙華湘帶來彩調劇《劉三姐·盤歌》,經典動聽的旋律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歌美、人美、舞&&,劉三姐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廣西濃郁的民族風情”,熱情的觀眾不吝稱讚。利落乾脆的踢靴,出彩吸睛的帽翅功,演出完《寇準背靴》的石家莊絲弦戲演員齊衛鋒滿頭大汗、十分激動:“這次演出是一次很好的考驗,現場觀眾非常熱情,激勵我繼續磨礪技藝。”平弦劇青年演員許忠凱&&,展演不僅讓觀眾欣賞到了精彩的表演,也讓參演演員得到了鍛煉提升,每次登&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積累,演員們在交流和表演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升技能,共同為推動地方戲曲發展貢獻力量。
青藍相繼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本次展演為劇團和演員提供了機遇和&&的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戲曲的生生不息和戲曲人對藝術的堅定和執着。
《邊桃邊李》是傳統花鼓戲《劉海戲金蟾》中的一個摺子戲。湖南邵陽市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演員、省級傳承人李賽儉説:“近30年來這個劇目經歷了三代青年演員,此次參加展演的是第三代青年演員,他們苦練技藝,用青春的汗水讓這齣戲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戲曲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前輩名家的孜孜以求,更離不開新人青苗的源源匯聚。上海淮劇團團長龔孝雄&&,該團建立起全方位戲曲人才培養體系“淮劇學館制”,讓許多青年演員陸續找到屬於自己的戲曲道路,在舞&上大放光彩。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獲得者蔡浙飛説:“培養青年演員‘百練不如一演’,我們要舍得把舞&交給年輕人,給年輕人提供好&&和空間,使他們在最好的年華有機會上最好的&&,有動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做出最好的作品。”
近年來廣西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以精品立傳、以演出博傳、以人才強傳,將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實施“廣西有戲”主題品牌戰略和“十百千”育才計劃,有序有力推進全區青年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為築牢地方戲曲發展根基,強化內功,今年廣西戲劇院與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合作開展了“廣西戲曲表演人才培基”項目,為廣西地方戲曲事業發展儲備新生力量。
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推出人才是舉辦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今年入選展演的演員平均年齡32歲,年齡最小的演員18歲,展現了青年戲曲人才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展演主辦方評選出了19位優秀演員獲頒“2023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表演藝術傳承英才”稱號,希望嶄露頭角的優秀演員們把“傳承英才”作為榮譽,更作為責任,以青年之姿推動新時代戲曲事業繁榮發展。
護文化遺産,彰時代新意。戲曲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DNA,一次成功的展演,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戲曲穿越時空的動人魅力,看到青年演員傳薪繼火的蓬勃熱情,也對中國戲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光明未來有了更大的期盼、更高的期許。(記者 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