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大力推廣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 “耕種管收運”全由機器搞定

甘蔗機種並蓋膜。

柳産甘蔗聯合收割機作業。
“不看不知道,機械作業比人工砍收甘蔗效率高多了。”柳城縣馬山鎮馬山村蔗農喬韋龍説。12月6日,記者從2023年我市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暨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獲悉,目前,柳産農機裝備已滿足甘蔗“耕種管收運”生産需求,各類農機裝備通過現場演示,讓蔗農直觀了解其性能,加快推進我市甘蔗分步式機收新技術和新機具應用,提高甘蔗生産效率。
當天上午,在柳城縣馬山鎮甘蔗聯合機收現場,伴隨着機器轟鳴聲,甘蔗機械化種植、蓋膜、無人機植保、聯合機收、蔗葉粉碎還田、打捆等作業設備逐一啟動,吸引眾多農民前來觀看。農機部門人員介紹農機設備的性能及作業規範,柳産聯合收割機日均作業面積約30畝,可收割甘蔗150噸。而在柳城縣六塘鎮分步式機收現場,農民把收割的甘蔗集中堆放,經過甘蔗剝葉除雜設備,甘蔗被整齊切段後裝車,日均可處理100多噸甘蔗。與人工收甘蔗每人每天約1噸相比較,機收甘蔗不僅效率高,還可節約成本40元/噸。
廣西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農務部副經理莫勇武介紹,時下正值甘蔗榨季,人手不足、人工費用高等問題突出,今後甘蔗生産機械化作業將替代人工作業,要因地制宜選擇聯合機收或分步式機收模式。
據悉,目前我市甘蔗生産機械化率約為70%,其中,綜合機收率約37%,聯合機收率為3.6%。市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副主任潘新苗介紹,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進“雙高”(産量高、含糖量高)基地以及糖料蔗高效機收基地建設,增加適宜農機作業的土地面積,但甘蔗機種、機收等環節比較薄弱,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甘蔗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助力甘蔗産業實現穩步、持續和高質量發展。(張捷)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