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紅糖裏覓鄉愁-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3 12/08 09:38:44
來源:廣西日報

古法紅糖裏覓鄉愁

字體:

  【原標題】古法紅糖裏覓鄉愁

制糖工人正在打沙。

工人舀糖水入模。

工人將冷卻好的紅糖塊脫模準備送去烘乾。

電商直播售賣紅糖。 圖片均由韋娟娟 羅夏冰/攝

  “長得像竹不是竹,周身有節不太粗,又是紫來又是綠,只吃生來不吃熟。打一植物,你猜是什麼?”同事念完謎面,狡黠地問。藍芳這時正衝好了一杯紅糖,聽完會心一笑。

  “這不就是甘蔗嘛!”

  在忻城縣城上班的藍芳,記憶一下子拉回家鄉,那片生養她的土地。前不久,父親藍加春在電話裏説,家裏的10余畝甘蔗要到收榨時間了,接下來該有得忙了。她關切地問,是否忙得過來?父親説放心,收蔗和制糖都添了人手,能忙得過來,讓她好好上班,不用記挂。

  甘蔗收穫,就意味着要榨制紅糖啦!一股香甜的味道記憶充盈味蕾,父親製作了30多年的古法紅糖,是她童年記憶,也是她的鄉愁眷戀,更是她不管走到哪都推介的地方特産。美容養顏、補血活血、暖脾健胃……取一方紅糖,準備適量枸杞、薑片、花茶一起沖泡,驅寒、補虛的作用,甚是打動上班族。

  榨汁、熬煮、倒模、烘乾,定型成塊後的紅糖,供給了經銷商,入袋包裝、打上牌子,古法紅糖就可上市銷售了。

  在忻城縣城關鎮黃金村納新屯,藍加春説,30多年前,只有他一家作坊熬製紅糖銷售,只為比直接把糖料蔗賣給糖廠多掙幾個辛苦錢。近年來,由於電商崛起,網購頻繁,忻城紅糖在線下線上市場都俏銷起來。藍加春發現,納新屯的紅糖作坊增至五六家。

  對此説法,村裏另一家制糖作坊主人梁會金就不服了:你做了30多年,我可是做了40多年。

  時下,電商紅利讓忻城紅糖從鄉間甜到了都市人的味蕾。藍加春等紅糖製作師傅們開始有意識地包裝自己,有以自己名字給作坊取名的,有先人一步以村名給作坊起名的,有的直接標榜古法、傳統。為迎合顧客需求,各作坊除了製作原味紅糖,還製作紅棗、枸杞、玫瑰、茉莉、桂花、老薑等口味,供不同消費者選擇。

  在黃金村,這樣的紅糖作坊多達29家,黃金村也被冠以“紅糖村”美名,全村年産紅糖約400噸,産值約480萬元。

  一方紅糖,承載着對家鄉的繾綣幽情,融入了都市生活的燈紅酒綠,成為鄉間與都市、傳統與現代的深情對話。

  正如古詩所雲:

  嚼來此味清於水,

  語對鄉情甘似飴。

  外此不須談近事,

  相逢一笑且舒眉。(蒙進煌 藍春青)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