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忻城:推進移風易俗 倡導文明新風
“結婚不要大操辦,花錢太多不划算,拆了東墻補西墻,大笨蛋!”11月24日上午,暖陽普照,忻城縣在紅渡鎮六納村舉行移風易俗故事匯巡演暨“推進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示範活動,演員自編自演的三句半逗樂了觀眾,台下掌聲雷動。
近年來,忻城縣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重要內容,以整治天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為突破口,通過健全機制、文藝浸潤、宣講強化等工作模式,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顯實效。
健全機制,移風易俗見真章
今年初,北更鄉內仁村一名退休老師病逝,其家屬嚴格按照村裏要求,由村紅白理事會從簡辦理後事,前後花費不超一萬元。“喜事新辦,白事簡辦,所有程序盡量簡化。”該村紅白理事會成員韋果元説,內仁村節儉舉辦紅白事很受群眾歡迎。
如何推進移風易俗,須有機制可依。忻城縣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聯動治理體系,為移風易俗工作奠定基礎。首先,全縣建立工作專班,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吹響移風易俗衝鋒號。同時,針對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制定&&行動方案、工作法,發放倡議書,組織簽訂承諾書,以制度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除陋習樹新風。
工作效果如何量化?該縣建立科學考核激勵機制,將治理移風易俗工作列入黨委政府年度重點工作考評內容,推動工作落實。同時,建立移風易俗示範村鎮創建補助機制,對成效突出、群眾認可、影響力強的示範村鎮予以表彰。去年,馬泗鄉馬泗村被評為“自治區鄉風文明示範村”,紅渡鎮雷洞村、安東鄉安東村的村規民約入選來賓市“十佳村規民約”。
文藝發力,潛移默化入人心
忻城縣將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培根鑄魂”舉措,通過文藝發力,唱響了農村移風易俗“和諧曲”。
“婚事新辦樹新風,喪事簡辦人輕鬆;不設道場不擺闊,簡單莊重才適合……”在古蓬鎮,蓬城文藝隊的表演,贏得群眾陣陣喝彩。隊長石支宇説,在移風易俗宣傳工作中,他用本地壯話編排的快板和小品深受觀眾喜愛。
近年來,忻城縣用文藝形式宣傳移風易俗。文藝創作上,組織縣級文藝工作者和民間藝人創作出了反映破除封建迷信的小品《算命先生失靈記》、提倡孝老愛親的小品《老昂的心願》以及反對打牌賭博的小戲《承諾》等20多個文藝作品,在寓教於樂中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這些文藝作品借力“送戲下鄉”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示範活動等,共搬上鄉村舞&20多場次。宣傳還不限於線下,這些文藝節目通過媒體、網絡反復轉發,多重宣教。同時,內容經過拷貝製作,分發到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供群眾集中觀看。
創新宣講,身邊榜樣共傳承
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這是從“説”到“做”的示範帶動。忻城縣不斷創新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講,通過榜樣力量,培養文明鄉風、涵養良好家風、塑造淳樸民風。
全縣成立勸導宣講組,在疫情防控期間,講透“紅事”一律停辦,“白事”必須從簡的道理,採取組裝流動宣傳車、架起農村大喇叭、支起小音箱等多種宣講方式,擴大移風易俗宣傳面,收到良好效果。其間,全縣共排查準備舉辦紅事55起,成功勸導取消55起;排查大操大辦白事30起,成功勸導簡辦30起,勸導成功率均達100%,讓鄉風民風煥然一新。
“好人宣講會”也是傳善行的亮點之舉。忻城縣組織“好人宣講團”深入基層分享先進事跡,引導群眾傳善行、學善行,唱響人人做好人的主旋律,樹立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導向。
好人宣講,帶動好人涌現、好事蔚然成風。今年9月,樊秋香、潘慶鴻被評為“來賓市新時代好少年”。近日,秦遠蓮被來賓市擬推薦第九屆全國、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範候選人。
今年5月,外地攝影愛好者趙先生在忻城一景區附近快餐店吃飯時,遺失照相機失而復得,正是當地文明進步的縮影。
截至目前,忻城縣獲評“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家庭”、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等國家級“道德模範”和先進人物13人,位居來賓市第一位;獲評縣級以上“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守法戶”81戶,其中,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榮譽8戶。(蒙進煌 藍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