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12/05 10:07:53
來源:廣西日報

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字體:

原標題: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我區紮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紀實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各族群眾歡度“依飯節”,富川瑤族自治縣喜迎40周年縣慶,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盛大蘆笙文化展演,金秀瑤族自治縣盤王節歌舞醉游人……11月以來,我區各地迎來各式各樣的民族節慶,無論哪個民族的節日活動,其他民族都攜手共慶、歡聚一堂,成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近年來,我區始終堅持把這一主線作為“綱”和“魂”,貫穿到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特別是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上,突出“融”的理念和效果,深化內涵、豐富載體、創新方法,進一步把創建工作同各地各行業領域職能職責、中心任務、重點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推動實現提質擴面、提效升級。2023年1月,國家民委印發《關於命名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決定》,命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283個,其中我區桂林、北海、百色、賀州4個設區市,柳州市柳北區、興安縣、蒙山縣、貴港市港北區、憑祥市、金秀瑤族自治縣6個縣(市、區)共22個地方和單位上榜,數量和質量為歷年之最。截至目前,廣西已有6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18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區)、70多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正是經過全區各地各族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八桂大地,廣西民族“大家庭”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各族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打好“富民牌” 提升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2020年全國兩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了重要指示。如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不忘囑託,每年都有新變化,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日子越過越紅火,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對廣西提出“五個更大”重要要求,其中“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位列“五個更大”重要要求之首。

  柳州,集工業之強和山水之美於一身,現代工業與青山碧水交相輝映。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柳州市按照“工業帶動,城鄉攜手,黨群合力,同心圓夢”的思路,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習近平總書記關注的螺螄粉,年寄遞量突破1億件,創造了“小米粉大産業”的柳州驚奇。“柳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作為‘網紅美食’的螺螄粉,不僅承載着各民族文化記憶,更見證着各族同胞共同追夢、共同參與、共同致富的創業歷程。”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唐機文説。如今,柳州周邊縣區各族人民圍繞螺螄粉産業鏈,以村鎮為單位建設養螺基地,配套建設酸筍、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螄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帶動了7萬名各族群眾持續增收。

  促進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賦予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

  百色市是革命老區、多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水庫移民區,少數民族人口占87%。作為“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實現10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9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2個貧困縣(市、區)全部摘帽。“十三五”時期全市易地扶貧搬遷規模18.3萬人,搬遷規模排在廣西之最。各族人民在脫貧攻堅戰中“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涌現出“時代楷模”黃文秀等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代表。近年來,該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工業振興、城鎮振興、口岸振興、科教振興“五大振興”,推動各族群眾共同富裕邁出實質性步伐,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把六堡茶做大做強。如今,梧州六堡茶成為當地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金葉子”,發展態勢良好,産銷兩旺,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實現了苗圃和茶園建設、茶企和茶店總量、重大項目建設、標準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發展、品牌價值實現等方面“七大突破”。

  地處西南邊陲的憑祥市,與越南接壤,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沿邊口岸城市。該市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加強開放合作、實現口岸振興,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憑祥逐步實現從“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升級,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連續3年實現增長。

  念好“融字訣” 讓各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

  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

  我區以“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桂在行動”為抓手,深入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深化提升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各族群眾以鄰為善、以鄰為親、以鄰為樂。

  據統計,全區由兩個以上民族組成的家庭達163.66萬戶,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廣西比比皆是。

  “民族團結像桂林山水那樣和美。”桂林市積極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以服務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讓各民族流動人口在桂林這個旅游城市進得來、住得下、過得好、融得入,持續打造城市民族工作桂林品牌。

  走進桂林市少數民族服務中心,不時會遇到來此辦事、培訓的各族群眾。中心負責人馬世文介紹,中心已實現“五個站”職能,即黨的政策宣講站、辦實事的服務站、知識技能的充電站、矛盾糾紛的調解站、團結融合的交流站。這裡開設了“石榴籽課堂”,除了定期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等各類培訓、講座,還以此為載體,落實20余項就業、就學、醫療、社保等便民舉措,使來自各地的各民族群眾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

  “來到北海就是北海人!”北海市秉承這個理念,引導各族群眾在北海互嵌融居,形成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培育了珠城民族團結旅游示範帶、民族團結候鳥驛站、“小社區·大團結”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品牌。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集中的社區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站,成立聯合黨支部,創建“黨建+民族團結”品牌。成立旅居者聯合會,推動旅居文化繁榮發展,以大海般的胸懷每年接納近10萬的各族旅居者,“新老北海人”在珠城共同描繪了一幅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壯美畫卷。

  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望仙坡社區匯聚了壯、漢、瑤、侗、維吾爾等12個民族,居民超過1.2萬人。20年前,來自新疆伊犁的阿斯古麗,來到南寧經營餐飲店,在望仙坡社區工作人員鼓勵和幫助下,生意越做越紅火,還招收了不少少數民族員工就業。“我來到廣西有20年了,得到了太多人的幫助,這裡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廣西愛我20年,我愛廣西一輩子!”阿斯古麗説。

  創建“升級版” 凝心聚力全面建設“四個家園”

  “廣西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要繼續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殷殷囑託,飽含着對廣西發展的美好期待。

  2021年11月,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的共同願景之一,作出了“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的決策部署。

  自治區黨委、政府專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推進新時代全區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守望相助和諧家園、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四個家園”目標任務,自治區人大&&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的決定,自治區政協開展“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委員行動”,引領全區上下堅定不移把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賀州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幹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在黨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所有主體班培訓課程;在學校,廣泛開展“石榴籽一家親”“石榴花開青春夢經典雲共讀”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在機關,“民族團結+黨建+清廉+N”聯建共創;在鄉村,760個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大力推動“同心文化載體”建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環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持續優化。

  八桂各族兒女相親相愛相敬相助,譜寫了各民族之間“三個離不開”的“最美和聲”。

  柳州市柳北區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星望社區是柳北區勝利街道的一個多民族居住社區,社區立足轄區內各民族同胞的特長,成立星望社區“六色志願服務隊”——紫色幫幫忙法律援助服務隊、藍色萬家合調解服務隊、粉色文藝服務隊、黃色守護家園治安巡邏隊、橙色愛心敲門服務隊和綠色宣傳服務隊。這6支隊伍為小區各民族同胞提供多種志願服務,讓各族同胞心手相連,和諧相處。

  地處湘桂走廊要衝的興安縣,在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傳承中,凝聚着民族團結的磅礡精神力量。2000多年前,秦始皇開鑿靈渠,吹響了中原和嶺南各民族大團結大交融的序曲;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過湘江、破封鎖,頒佈了《關於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等民族政策,得到各民族同胞的廣泛支持和強烈響應。傳揚“靈渠”歷史佳話,講好“湘江戰役”紅色故事……如今,興安縣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公約,充分利用各種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對各族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廣泛開展宣教活動,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稱讚廣西“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祖國南疆的成功實踐,是我國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縮影”。

  “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使命需要新作為。我們始終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堅定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深入闡釋好、宣傳好廣西各民族‘團結基因’,引導各族群眾堅定不移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力量,重實效、強實幹、抓落實,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持續建好‘四個家園’,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自治區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振林&&。(記者 覃文武 何明華 通訊員 李曉璇)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