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展示體教融合改革成果——廣西圓滿承辦首屆學青會綜述-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11/19 09:20:05
來源:廣西日報

生動展示體教融合改革成果——廣西圓滿承辦首屆學青會綜述

字體:

  【原標題】生動展示體教融合改革成果——廣西圓滿承辦首屆學青會綜述(三)

  11月10日,在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攀岩館,馬山籍運動員李彥郯(右)在參加首屆學青會攀岩項目比賽。在該項賽事中,由馬山縣運動員組成的南寧、北海市兩支代表隊14名隊員取得3金3銀1銅的好成績。學青會組委會供圖

  青少年體育是建設體育強國、教育強國的必由之路。首屆學青會是體教融合改革成果的生動展示。

  從7月1日曲棍球項目開賽,到11月15日最後一項賽事水球項目産生冠軍,火熱的青春激情在學青會賽場上書寫了無限的青春夢想。在這個青春的賽道上,青年學生盡情比賽、享受運動。體育,煥發出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青春光芒和時代華彩,體教融合的改革展示出豐碩喜人的成果和發展方向。

  “文武雙全”:體教融合推動全面發展

  一個縣城的初級中學成為國家級比賽的承辦單位——馬山縣古零鎮初級中學承辦了首屆學青會的攀岩比賽,並在家門口摘取3金3銀1銅,14名運動員中有12名馬山籍的學生。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王勇峰認為,這是體教融合的典範。

  2018年,中國登山協會與馬山縣教育和體育部門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國家少年攀岩集訓隊(馬山組),邀請國家攀岩隊教練、洲際定線員、全國優秀攀岩運動員等53人走進全縣23所學校,擔任專(兼)職攀岩教師。從那時起,馬山“攀岩進校園”計劃迅速推進,全縣11個鄉鎮實現攀岩學校全覆蓋,1.8萬名學生常態化開展攀岩訓練和活動。2018年以來,這支隊伍已獲得115枚金牌、105枚銀牌、95枚銅牌。馬山成了全國知名的攀岩特色小鎮。

  古零鎮初級中學校長玉林電介紹,攀岩拓寬了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學生們學習攀岩、愛上攀岩,很多學生以攀岩特長考上大學。

  在學青會上,以南寧市第十七中學隊員為主力的南寧女足也表現突出。2019年,廣西足球協會與該校合作共建廣西女子足球精英梯隊,派出專業教練和生活老師負責隊員的訓練和生活。文化課程由南寧市第十七中學的老師負責,桂超體育負責協調和後勤保障。如今這支“校隊”已培養出中國五人制國家女子足球隊隊員潘彥宏等一批“希望之星”。

  “實踐證明,體教融合的好處是隊員文化課不會落下,訓練質量也有保障。”校長梁海宗&&。班主任覃麗敏老師欣喜道:“我們班上的隊員,不僅球踢得好,學習成績也很不錯。”

  如今,人們對體育教育的理念發生了顯著變化,“體教分離”或重教育、輕體育的“體教結合”觀念逐漸被摒棄。正如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李輝所説:“我們更加重視運動員的全面發展,讓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在廣西,基層體校與中小學共建聯辦計劃全面推行,全區88所市縣體校與114所中學、114所小學結對共建,學校課餘訓練與體校專業訓練有機結合,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

  多元立體:發展運動項目因地制宜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陣地融合、人才融合、賽事融合,改革體校、聯合辦學、社會合作,3年來,體教融合理念深入人心。

  上海是國內率先開展體教融合的地區。上海代表團在首屆學青會上捷報頻傳。這其中,既有社會力量辦訓在鐵人三項和跆拳道項目中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有體教融合”一條龍”在足球、排球等項目中的出色表現,而傳統體校輸送模式在自行車、皮划艇等項目中也創造了亮眼的成果。

  青少年依據訓練需要,在體校、學校、社會俱樂部發展不同種類的運動項目。李輝&&,這是一個發展趨勢。運動人才培養在充分發揮體校主陣地作用的同時,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面向社會、面向學校、面向家庭。

  田徑場上,14歲的浙江隊選手陳妤頡奪得中學組女子100米、200米兩枚個人項目金牌,奪冠成績超過大學甲、乙組冠軍;舉重&上,18歲的福州隊選手徐璐瑩在女子45公斤級比賽中刷新多項紀錄,抓舉成績追平世界成年紀錄,總成績超過世界青年紀錄。對陳妤頡和徐璐瑩來説,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到體校訓練,是她們相似的生活節奏和成長模式。

  在學青會公開組足球男子U16(16歲以下)組比賽中,蘇州隊獲得季軍。蘇州隊球員由江蘇省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與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吳縣中學聯合培養,體校選派高水平教練團隊長期駐紮學校,負責運動員的選材、訓練和參賽任務;學校則充分發揮文化課優勢,暢通運動員的升學通道。“在抓緊體育後備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我們努力挖掘、發揮體育和體校的多元價值。”蘇州市體育局副局長程軍紅説。

  校園組比賽中,廣東隊共獲得50枚金牌、42枚銀牌、37枚銅牌。廣州市荔灣區教研院體育教研員車純&&,好成績得益於廣東大力打造校園體育競賽體系、提升校園體育訓練水平,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從東京奧運會開始,不斷有一些新興運動項目加入奧運會。此次學青會的項目設置凸顯了中國年青一代多樣的運動選擇,沖浪、霹靂舞、攀岩等新興項目為這屆盛會增添了不少新意。這些項目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更加開放,更加面向社會。

  體教融合讓體育項目得到廣泛普及,讓體育競技得到迅速提高,讓體育運動為提高國民素質提供了有效助力。

  身心健康:回歸體育本質建設體育強國

  只有以人的身心發展為中心,以增進人的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與社會文明發展為宗旨,體育才有可能符合現實中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強身健體到塑造人格,從競技體育到享受運動,體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發揮的多元價值日益得到廣泛認同。

  廣西大學承辦的學青會羽毛球賽一結束,廣西大學第二屆“中行杯”學生乒乓球聯賽就開打了,全校兩萬多名學生融入到乒乓球運動之中,營造了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

  廣西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黃小波介紹,教育部2019年提出建立“一校一品”體育項目,廣西大學以乒乓球為突破口,建立了從班級到國家級的6級競賽體系,在比賽中成績優異的學生甚至有機會代表廣西參與國家級比賽,達到“以賽代練”和發展全民體育的目的。

  通過實施青少年賽事興旺工程,我區形成“一地一品、一地多品”賽事體系。2022年、2023年廣西分別舉辦41項、45項全區青少年錦標賽,以賽促練,提高青少年體育後備人才競技水平和綜合素質。

  我區不少地區還積極探索優秀體育學生高中階段創新培養機制、義務教育階段跨校聯合培養機制,構建銜接有序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推進運動項目普及,實施“3126”工程,即每個縣(市、區)布局3個以上運動項目,每個運動項目至少在1所高中、2所初中、6所小學中進行重點布局。

  賀州市政府&&文件,體校與當地中學完全接軌,九年級學生升學率達到100%;來賓市在全區率先創新中考體育測試方法和內容,2023年將體育中考分值提升到100分,全市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及格率、優良率明顯提升。

  把優秀運動隊辦到學校裏,讓優秀運動員從校園裏走出來。學青會籌辦期間,廣西全區註冊青少年運動員增加1.6萬人。“迎學青”全民健身系列賽事等活動的開展,帶動全民健身蓬勃發展,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1%,國民體質合格率達93.5%。

  帶隊到廣西參加首屆學青會的廈門大學體育教學部主任林致誠介紹,學校創辦之初就設立了“體育部”。校長陳嘉庚先生提倡體育,認為恢復國民健康為振興教育的先決問題。如今廈大通過豐富的體育課程吸引學生熱愛體育,通過精彩的體育賽事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通過高水平運動隊的引領示範提升體育影響力,以體樹德、以體增智、以體育美、以體促勞,讓體育成為更多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這是體育的本質。體教融合日益回歸體育教育的初心,蓄大池,育良才,在全民健康的基礎上推動體育事業邁向體育強國的未來。(呂欣 農芝)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