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舞、沖浪、輪滑爭相登場——從學青會看體育新潮流-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11/12 09:05:50
來源:新華網

霹靂舞、沖浪、輪滑爭相登場——從學青會看體育新潮流

字體:

  新華社南寧11月11日電(記者農冠斌、吳思思)持續的鼓點、炫目的燈光、個性的表達……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中,從場館佈置、觀賽氛圍以及比賽本身,霹靂舞項目處處洋溢着自由與青春的“火熱”氣息。

  在此次學青會霹靂舞項目上,成都隊8歲的葛愛晨和7歲的胡詩瑀,個頭不高,但在比賽中面對比自己年齡大的選手毫不怯場。最終,葛愛晨獲得女子個人組第八名,胡詩瑀進入女子個人組32強。

  比賽中,還有不少年齡未滿10歲的小選手錶現出色,贏得現場觀眾喝彩。“這表明年輕的霹靂舞選手取得很大進步,這項運動在國內開展得越來越好。”成都隊教練郭明屹説。

  霹靂舞項目競賽組組長葉宇哲也有相同感受,他説:“本次比賽,很多孩子年齡不大,但已經達到很高水準了。”

  “年輕選手成長迅速、表現優異,讓我們對國內霹靂舞項目發展充滿期待。”中國體育舞蹈聯合會秘書長蘇潔説。

  11月4日,成都市選手葛愛晨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霹靂舞女子預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不僅是霹靂舞,沖浪、輪滑、攀岩等新興體育項目,也吸引了眾多青少年群體的目光。這些新興運動近些年也從“場內”走向“場外”。

  今年夏天,在廣西北海,黃金海岸線的一抹蔚藍吸引了無數沖浪青少年在此狂歡。學青會首金在沖浪比賽中産生。儘管沒有闖進沖浪項目決賽,來自廣西桂林的17歲姑娘段慧敏依然自信樂觀:“沖浪是很有挑戰性的運動,我很享受在浪尖上翩翩起舞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是海上運動的沖浪,近些年在內陸地區也開始流行起來。人們在家門口的江河上也可以實現“沖浪自由”。

  姚明是南寧一家滑水俱樂部的沖浪教練。他介紹,近年來尾波沖浪這種水上運動在廣西悄然興起,前來體驗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孩子加入了俱樂部的青少年尾波沖浪訓練營。“有的甚至全家總動員,上至60多歲老人,下至4歲兒童,一起享受沖浪。”

  7月12日,海口隊選手吳世棟在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沖浪項目男子短板決賽中奪冠。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今年17歲的譚琳娜在桂林的一所高中就讀於高二年級,她在別人帶領下第一次接觸沖浪後,就喜歡上這項運動。“雖然我平時要上課,但在節假日或暑假時,我都會抓緊時間進行沖浪練習,在內陸的話可以玩動力沖浪板。”

  “廣西水系眾多,適合開展水上運動的水資源豐富,加上廣西也有多家企業能夠生産水上運動裝備,為沖浪等各類水上運動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條件。”廣西沖浪運動協會秘書長羅華孔介紹,通過“體育+旅游”“體育+文化”等多種形式融合發展,水上運動吸引了眾多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加入。

  被稱為“輪滑德比”的輪滑阻攔項目在學青會上大放異彩。太原隊運動員秦毓蔓説,她從高中開始玩輪滑阻攔。“它比一般的輪滑競速要更刺激,也更有團隊性,參與後很‘上癮’。”

  11月6日,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男子輪滑阻攔決賽。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為便於這項運動的推廣,這次學青會禁止隊員在阻攔時張開手臂,同時場地內外還有多名裁判員在判罰的同時保護參賽者,極大程度減少了意外的出現。

  “輪滑阻攔的全國U系列比賽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家長、學生和學校都對這項運動有正向反饋。”合肥隊領隊劉兵説,這些年越來越多的特色體育項目走進校園,一方面讓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在運動中釋放天性、學會尊重,培養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

  近些年,體育在促進身體健康之外的多元價值功能開始得到重視。學青會的項目設置就凸顯了中國年輕一代更多元的運動選擇,沖浪、霹靂舞、攀岩等新興項目的加入為這屆年輕人的盛會增添了更多新意。賽場之外,隨處可見青少年參與到新興項目、小眾項目中。“不只為了贏,更為了快樂”,體育運動逐漸成為滿足青少年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徑。

  業內人士認為,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活力時尚的新興項目中,這對青少年參與體育、理解體育、愛上體育有極大促進作用。當青少年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運動中時,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是自然産生的“副産品”。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