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霜降節氣天氣漸冷,專家告訴你如何養生
早睡早起強身禦寒 調整心情預防悲秋
10月2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霜降。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着冬天的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那麼,此時我們該如何養生呢?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南寧市名中醫,主任醫師,南寧市中醫醫院新華院區內科、中醫經典病房主任,脾胃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羅莎,就秋季如何養生進行科普。
●霜降過後強身禦寒是重點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所謂“濃霜猛太陽”,意思是白天太陽越好,溫度越高,夜裏結的霜就越多,早晚溫差也就越大。霜降時節天氣由涼轉冷,雖然霜花未降,但寒意已來,降雨減少,氣候也越加乾燥,稍有疏忽,就易受寒生病或舊病復發。
採訪時,一名中學生因咳嗽多日前來就診,經過把脈、詢問後,羅莎給出了相應的藥方,並建議其居家休息3天。
羅莎提醒,這個季節要注意鼻炎、慢阻肺、胃腸炎、幼兒秋季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疾病。此時養生當以平補潤燥、強身禦寒為重點。秋季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多運動,增強抵抗力,這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關鍵所在。對於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而言,秋季還需注意遠離過敏原。秋季的病菌繁殖很快,食物容易腐敗,易引發腸道疾病。早晚溫差較大,如果沒有注意保暖,易造成腹部着涼,引發腹瀉。在飲食上要注意衞生,做到飲食有節,定時、定量進餐,不暴飲暴食,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幹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盡量少吃。
俗話説“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也是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尤其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系統逐漸硬化,氣溫的波動影響心臟供血,血壓波動易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首先要做到按時服藥,做好保暖,積極預防感冒,控制病情發展。其次,要避免晨練。秋季早上氣壓低,可造成胸悶、呼吸困難,建議將晨練時間改成晚飯後鍛煉。生活要規律有節,早睡早起,戒煙限酒,少生氣,保持心情舒暢。
兒童注意手衞生,家長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特別是要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症狀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同時避免秋季病毒、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
●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腿腳保暖
霜降過後,晝短夜長,從中醫角度來講,此時應保養陽氣,起居時間應順應時令早睡早起。早睡可使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保證睡眠充足,緩解秋乏。
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是今後這段時間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同時,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孕婦以及體質虛弱之人,要着重護好頭、腳和肚臍三處。“可以通過艾灸、姜灸的方式來調理身體,補充陽氣。”羅莎提醒,深秋時晝夜溫差逐漸增大,氣溫驟降,寒邪容易凝滯關節,使得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於關節健康不利,所以要格外重視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四肢的保暖。年輕人也要減少露腳踝,以防足部或膝關節受涼。腳踝是三陰經交會的地方,所以腳踝比較怕冷,保暖不當易引發疾病。
平時手腳冰涼、身體陽虛氣虛之人群,可用艾葉、花椒、幹姜等溫熱之品水煮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溫經通絡、祛寒保暖的功效。
●平補溫潤正確“貼秋膘”
天氣漸冷,秋意漸濃,很多人已把“貼秋膘”提上日程。秋補正當時,如何正確“貼秋膘”呢?
中醫認為,秋季宜收不宜散,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蔥、蒜、辣椒等應少吃;辛辣火鍋、燒烤等最好不吃,以防“上火”。
霜降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但燥邪並未完全消退,日常飲食可進食一些性平或微溫的食物,常見平和溫潤的食物有芥菜、胡蘿蔔、百合、山藥等,在深秋季節適當食用,可達到平補溫潤的目的。
孫思邈所著《藥王千金方》寫道:“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秋應肺金,金氣旺則克伐肝木,故不宜再吃辛味食品以助肺金,而應增加石榴、烏梅、山楂等酸味食物的攝入,以酸入肝養肝;秋有燥氣,可適當多吃百合、蜂蜜、芝麻、白蘿蔔、銀耳、梨、蘋果、山藥、蓮藕、荸薺等以潤燥。
民間十分重視秋補,認為秋補是“打底補”,地基打牢固了,冬補才能順勢而為,特別是霜降進補,更有“補冬不如補霜降”“霜降進補,來年打虎”等説法。霜降為秋末之時,因脾寄旺於四季之末,因此,霜降與長夏同屬土,土合脾胃,此時脾胃功能處於旺盛時期,宜淡補調胃。應選用氣味平淡、作用緩和的食物,以湯類、粥類為宜,營養滋補更有利於吸收。
羅莎推薦市民在家中煮一些銀耳白果粥、豬肺粥或百合玉竹老鴿湯食用,也可以用兩廣特産鳳眼果(九層皮)煲雞肉進補,煲湯時還可以加入“桂十味”中的砂仁,它具有健脾化濕、暖肺養腎的保健作用。
●調好心態預防悲秋情緒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悲嘆秋天蕭條、淒涼、空曠。每到秋季,秋風一吹,紅葉一落,總會讓人突然有一種悲傷的情緒。
羅莎提醒,霜降之時天氣漸冷,陽光減少,風起葉落甚至淒風冷雨,容易引起人們的低落、消沉情緒,尤其是老年人易産生孤獨淒涼感,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季節性情感障礙。因此,要注意防秋鬱,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保證充足的睡眠,趁着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登高望遠,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調理好心情防悲秋。
同時,秋季也是容易長脂肪的季節,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一旦超過熱量的消耗,脂肪便會慢慢囤積起來,如果不加以調整,人就會胖起來。
霜降過後,市民可以適當做些體育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需要提醒的是,不宜進行一些使人出大汗的劇烈運動。中醫認為,秋季主收斂,出汗太多容易傷陽,一旦陽氣耗損,易引發疾病。
晨練時,要盡量躲避早霧,減少誘發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外出鍛煉最好選擇氣候適宜、空氣質量較佳、陽光充足的時間段。(記者葉禎 實習生覃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