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疾控重要提醒,近期已有多人被馬蜂蜇傷送醫-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10/22 09:26:18
來源:桂林生活網

桂林疾控重要提醒,近期已有多人被馬蜂蜇傷送醫

字體:

原標題:桂林疾控重要提醒,近期已有多人被馬蜂蜇傷送醫

  10月19日,桂林疾控消息,近日,桂林市民黃軍(化名)因嘔吐、頭暈、全身無力被家人緊急送至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經醫生診治發現是被胡蜂蜇傷引起。據了解,近期,該院急診醫學科已接診了10余例因被胡蜂蜇傷就醫的患者。

  胡蜂蜇傷高發季

  胡蜂亦名馬蜂、黃蜂、草蜂等,除冬季外,差不多全年可出沒於中低海拔的山區,若不騷擾蜂巢,它們很少會主動攻擊人類。每年8-10月,因蜂群生長、發育、繁殖、築巢的速度較以往加快,是回巢的季節。在胡蜂進食的過程中,對人類有心無心的驚擾異常敏感,對人的攻擊性變強,加上這一時期蜂無花可採,無蜜可釀,正是“尋釁滋事”期,胡蜂會變得異常兇悍,容易攻擊傷害人類。

  醫生提醒,胡蜂蜇傷多高發於8-10月,一旦被胡蜂蜇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及時拔除毒刺並就醫。

 如何鑒別是胡峰還是蜜蜂叮咬?

  1.生活在胡蜂活動的地區,能見到胡蜂蜂巢(俗稱葫蘆包)。

  2.具有胡蜂蜇傷的典型皮損:蜇傷處疼痛,皮膚呈局部瘀斑,潰瘍性凹陷形成,周圍伴發蕁麻疹樣改變。

  3.蜜蜂蜇傷或其他蚊蟲叮咬的局部皮膚一般腫脹、充血,疼痛或瘙癢,沒有潰瘍性凹陷,給予局部抗過敏等對症治療。

  4.蜜蜂蜇傷一般不會造成全身多臟器功能損害,以局部治療為主,過敏體質、特殊體質及時就醫。

  5.蜜蜂蜂毒為酸性,局部處理需用鹼性液體,而胡蜂的毒液呈鹼性,局部處理需用酸性液體。

 蜂蜇傷後的症狀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1.蜇傷處有紅、腫、熱、痛,重者局部變黑、瘀點,並可擴散,甚至發生組織壞死。若為蜜蜂蜇傷,則一般有螫針殘留。

  2.全身中毒反應可有頭暈、頭痛,不安等表現,輕者一般可在數小時內消失,若為群蜂多處蜇傷,則可發生嚴重中毒反應,出現呼吸困難,乃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3.胡蜂蜇傷中毒還可引起溶血、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及肝臟損害等。

  蜂蜇傷後如何處理?

  1.盡快去除肉眼可見的毒刺。不能用手直接拔,也不要用擠的,因可能會壓迫、擠破毒囊,釋放毒液。應該用針挑出或者用膠布粘貼拔除。

  2.用大量自來水沖洗傷口部位,蜜蜂毒液呈酸性,蜇傷可選擇弱鹼性液體,如小蘇打水、肥皂水、淡石灰水沖洗;馬蜂毒液呈鹼性,可選擇弱酸性液體,如食醋等酸性溶液沖洗。

  3.切記不要因痛癢而去抓傷口,因為手指的細菌會感染傷口,引發炎症。

  4.腫脹明顯時,可抬高被蜇傷的肢體,用毛巾或布包住冰袋,敷在被蜇傷部位持續10-15分鐘。為避免凍傷,不要讓冰塊直接接觸皮膚,持續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

  5.觀察是否發生過敏反應,至少30分鐘。若出現嚴重皮膚紅腫瘙癢、劇痛、咽喉部水腫、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等情況一定及時撥打120,盡快就醫!

  日常如何預防蜂蜇傷?

  1.養蜂人作業時應充分做好防護措施。

  2.農田作業或野外旅游時,盡量穿長袖長褲,可戴帽子,避免穿鮮艷顏色的衣服!此外香味濃烈的香水、化粧品、髮膠,以及甜食和含糖飲料等,也會吸引蜂類,應盡量避免!

  3.教育兒童不要追逐蜂群,更不要刺激蜂巢。

  4.蜂類一般不主動攻擊人,但如果誤入蜂巢領域,它們可能會比較敏感,應盡快離開,不要刺激蜂類,保持距離。如果家附近發現蜂巢,千萬不要主動攻擊蜂巢,可以撥打“119”尋求消防救援人員幫助。

  5.蜂停落在頭上、肩上時,輕輕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6.如果遇到馬蜂追擊,不要大叫亂跑!正確做法:蹲下或趴下,用衣服包住頭頸部,盡量減少身體暴露面積,直到它們飛走。

  最後提醒:

  如果發現存在

  安全隱患的馬蜂窩

  應該立即撥打電話報警求助

  不要用噪音和明火驚擾到馬蜂

  更不要擅自去摘除蜂窩

  避免意外受傷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