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加大與東盟國家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 “文化出海”續寫海絲情緣-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10/20 09:26:32
來源:廣西日報

廣西加大與東盟國家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 “文化出海”續寫海絲情緣

字體:

【原標題】廣西加大與東盟國家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 “文化出海”續寫海絲情緣

  連續十幾天來,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一部來自廣西的劇目吸引了當地觀眾和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從10月6日起,由廣西文化産業集團出品的創意雜技劇《百越稻盛》在這裡進行為期24天的駐場演出,深受觀眾好評,口碑持續發酵。

  綠水青山中的蔥蔥稻田,村寨節日裏的游戲狂歡,以及農家男女的辛勤勞作、愜意棲居、縱情歌舞……熟悉的稻作文化背景迅速拉近了觀眾心與心的距離,人們沉浸在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與情感共振當中,舞&上下共同完成了一場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心靈之旅。

  文學藝術溝通彼此心靈

  《百越稻盛》在馬來西亞駐場演出的成功,是廣西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個縮影。廣西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多層次文明對話和多形式文化交流,持續擴大廣西文化的海外影響力,“桂風壯韻”文化名片更加靚麗。

  2012年以來,廣西文藝院團先後赴美國、意大利、瑞士、韓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不丹、斯裏蘭卡等4大洲27個國家演出場數近60場,舞蹈詩《侗》、舞劇《花界人間》《窯變千彩》《劉三姐》、雜技劇《百鳥衣》、木偶節目《偶藝新韻》等廣西優秀劇目在海外大放異彩。

  “亞洲有近似的文化基因,容易理解對方,閱讀對方的文學作品有天然的親近感。比如會説壯語的廣西人與越南人、泰國人交流,有些語言是相似的,只要一説出那些雙方聽得懂的話,馬上就會拉近心靈的距離。”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對文化的親緣關係作出這樣的思考。

  近年來,廣西文聯和作協承辦了“中國·湄公河國家文學論壇”活動、舉辦了首屆“漓江文學之夜”等活動,推介了十幾部廣西作家作品翻譯到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出版;同時,積極推動東盟文學走進廣西,邀請東盟作家到廣西進行文學講座,開展采風活動。今年,中國作家協會東盟文學交流中心落戶南寧,進一步促進了中國作家與東盟作家及作家組織之間加深相互了解,推動中國與東盟的文學交流向更高更廣更深方向發展。

  10月13日,第四屆“一帶一路”出版合作經驗交流會在四川成都召開,廣西7個出版項目入選“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廣西出版行業通過實施“中國—東盟文學互譯出版工程”,建設“中國—東盟版權貿易服務&&”,建立“接力—東盟少兒圖書聯盟”,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出版“走出去”高質量發展。2012年至今,廣西向境外輸出圖書版權達到4200多種。

  文旅影視增進相互了解

  中國—東盟文化合作邁向多元化發展,涉及文旅、影視、動漫等廣闊領域。

  廣西充分利用“歡樂春節”等國家對外文化交流品牌,開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動。自2016年以來,廣西共組織多個藝術團體分赴新加坡、老撾、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舉辦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歡樂春節”品牌活動,開展了演出、展覽、非遺展演等多項活動,受到各國政要及民眾的熱烈歡迎。與新加坡、河內、老撾中國文化中心合作,積極開展“中國旅游文化周”和“天涯共此時”等全球聯動品牌活動,以線上或線下的形式,向當地民眾傳播中國特別是廣西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推介廣西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資源。

  除了專業藝術領域之外,民間的文化交流也風生水起。廣西以春節、元宵節、壯族“三月三”、京族“哈節”等邊境地區民族特色節慶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邊民跨境聯歡、體育比賽、對歌等民俗活動,打造了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元宵節足球友誼賽、“三月三”崇左花山國際文化旅游節、那坡風流街邊關民俗文化旅游活動等品牌活動,為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影視劇是充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整體文化面貎的文化産品,是各國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對於增進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群的相互了解,往往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如今的東盟,是中國視聽節目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中國對東盟視聽節目實現了全品類傳播,電視劇成為對東盟出口的第一大節目類型,動畫、綜藝節目等也深受東南亞觀眾喜愛。廣西先後與3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60多家媒體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泰、柬、老、緬、越等國合作建立國際傳播工作站、譯製站、聯絡站,合辦《中國劇場》《中國電視劇》《中國動漫》等欄目,累計譯製播出168部、近7200集影視劇,其中譯製劇《大山的女兒》《山海情》、電影《天琴》《秀美人生》、動畫片《銅鼓傳奇》《喀斯特神奇之旅》等在東盟國家熱播,成為東盟民眾了解中國、了解廣西的精彩視窗。

  搭建&&促進交流互鑒

  今年“壯族三月三”期間,一組印尼傳統文化服裝秀參加了節日巡游,鮮明的異國風情、炫麗誇張的服飾,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表演團領隊、印度尼西亞國家旅游部文化顧問鐘詠棋介紹,印度尼西亞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近年來,印尼多次派出表演團隊參加廣西舉辦的“壯族三月三”、跨國春晚、南寧國際民歌節等文化活動。

  政府部門、文化機構、民間組織搭建的諸多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化&&,為廣西與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舞&。壯美廣西境外行、中國—東盟視聽周、中國—東盟文化論壇、“東盟夥伴”媒體合作論壇、中國—東盟電影展映、中國—東盟戲劇周已成為我區文化交流品牌;桂林藝術節、春天的旋律·跨國春晚、中國—東盟網絡春節聯歡會、“一灣明月共潮生”——跨國中秋晚會等國際性文藝活動,架起了中外文化藝術互鑒互融的橋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廣西故事的有效載體。

  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自2013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累計吸引了國內外272個文化機構、藝術院團參與,其中,來自10個東盟國家的藝術院團和文化機構有98個。在戲劇周上,中國崑曲、藏戲、粵劇與泰國孔劇、柬埔寨皇家舞劇、馬來西亞瑪雍戲等劇種同&展演,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多國藝術家聯合演繹戲劇《羅摩衍那》;越南藝術家阮氏麗玉等14名藝術家舉辦個人藝術專場……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一帶一路”不僅為共建國家創造了無限發展機遇,也架起了一座座人文交流、文明互鑒的友誼之橋。

  廣西是中國面向東盟國家開放合作前沿窗口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在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廣西貫徹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充分發揮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獨特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對話、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地方層面與東盟國家的人文合作,深化中國一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助力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生動詮釋了“和合共生建家園,命運與共向未來”的深刻內涵。(記者 孫鵬遠)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