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0月19日電(記者 黃凱瑩、董小紅)時下天氣轉涼,熱騰騰的火鍋愈發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一些人吃了火鍋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及咽喉腫痛等不適症狀。專家提醒,由於火鍋對人體的胃腸道刺激較大,容易對胃造成傷害,建議吃火鍋時做到生熟有別、合理搭配、鮮辣有度、適可而止。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肛腸科副主任張敏介紹,很多人吃火鍋喜歡生熟“一鍋燙”,但一些寄生在肉類中的病菌或寄生卵,通常還未被殺死就直接進入人體的消化道。有的火鍋食材可能存在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鏈球菌等病原體,在火鍋中食用未熟透的肉類可能會導致沙門氏菌感染,從而引起腹瀉等腸道疾病。
“建議大家要入鍋有序、生熟有別,先涮蔬菜,再食肉類。涮品要在滾熱湯中煮熟煮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可能。”張敏説。
“吃一口火鍋,來一口冷飲”是很多人摯愛的方式,一些人會趁勢喝上一大杯冰鎮啤酒或冰凍飲料。張敏介紹,一般來説,從火鍋中撈出的菜肴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一冷一熱”很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發腹痛腹瀉等。建議不要吃太燙的食物,盡量少食用冰凍飲料,可選擇蔬菜汁、果汁等,起到刺激胃腸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
“麻辣爽口”是很多人吃火鍋的重要目的,麻辣口味的火鍋底和配料可以説是“標配”。但專家提醒,過度吃辣會不斷加重對咽喉部和胃腸道的刺激,容易導致咽喉腫痛、胃潰瘍、胃炎、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廣西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何耀欽説,火鍋通常需要加入各種調味料和辣椒,這些調味料和辣椒可能會刺激腸胃黏膜,導致胃腸道反應,如腹瀉、胃痛、噁心等。“建議盡量少食用過辣的調味料,有胃腸道疾病的食客,宜選擇清淡的佐料”。
張敏還提醒,秋冬季吃火鍋容易發生腸胃蘊熱,容易“上火”,建議大家吃火鍋時要多放些蔬菜,吃完火鍋三四十分鐘後可吃些水果。此外,在吃火鍋時要注意控制就餐時間,不宜連續長時間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