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秀區:深耕産業強振興 奮楫篤行創未來

眾多企業在南寧東部新城伶俐工業園區落地生根,促進新興産業活力迸發。記者 潘浩 攝

青秀區舉辦“我為企業謀發展”助企興業強區“五找兩促”專場推介活動。圖為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向企業代表介紹産品情況。記者 余秋蘭 攝

在長塘鎮中國—東盟稻作文化園,工作人員進行機械化收割。(謝嘉威 攝)

青秀區行政審批局優化營商環境,開設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區。(李嘉瑋 攝)

魅力青秀,商機無限。圖為璀璨的城市燈光與晚霞相映生輝,美輪美奐。記者 黃維業 攝
今年8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旗下賽迪顧問發布“2023賽迪百強區”,青秀區排第43名,是廣西唯一上榜的城區。
這一傲人的成績緣何而來?
走遍青秀角落,答案不言自明。“項目為王”戰鼓催徵,招商引資熱潮奔涌不息,一批又一批重大項目如火如荼推進,處處展現着招商引資的強大氣場:
這裡有重大的發展機遇——南寧東部新城、中國—東盟數字經濟産業園在青秀區落地生根,是海內外青睞的投資熱土、創業沃土。
這裡有百業興旺的沃土——2022年,南寧東盟文化和旅游片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今年,青秀區與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展全方位合作推進鄉村振興,一個個項目提質擴量增效,奏響了發展最強音。
這裡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從送政策上門,到開展服務企業“五找兩促”系列活動,青秀區全心全意服務好企業,讓廣大企業家安心創業、放心發展。
時光向新,步履向前。作為壯鄉首府投資宜業的重要窗口,今年以來,青秀區按照自治區、南寧市“項目為王”決策部署,全面貫徹“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抓創新、創品牌、拓市場”的招商引資指導方針,通過領導帶頭招商、層層壓實責任、創新方式渠道、凝聚招商合力,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如今的青秀區,高端産業、創新要素在這裡聚集,新活力在這裡釋放,産業集群次第開花。
打好“主動仗” 招商引資碩果盈枝
7月26日,南寧市鄉村振興局、青秀區人民政府分別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智慧農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將厚植青秀區現代農業發展區位優勢,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青秀區與農業科研“國家隊”成功“聯姻”,開啟院區合作新篇章。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唯一一個國家級的蔬菜科研機構,我們將把國內外最新的技術落地青秀區,促進南寧乃至廣西蔬菜産業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張友軍説。
一浪高過一浪的合作熱潮背後,是青秀區打好主動仗,高起點謀劃招商引資工作的生動實踐。
經濟要發展,項目是支撐,招商是關鍵。今年以來,青秀區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形式,靈活運用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蹲點招商等辦法,聚焦面上宣傳、點上攻堅精準對接洽談,簽約引進了一大批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産業鏈項目,形成“洽談—簽約—落地—建設—投産”全程跟蹤服務閉環,大刀闊斧開展招商引資行動。
健全招商激勵評估機製成效顯著。青秀區拓寬招商合作渠道,通過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及商協會的作用,簽訂“青秀招商合夥人”協議,不斷提升城區招商競爭力;完善重大項目“揭榜挂帥”激勵機制,激發全體幹部職工工作積極性。
重招商,更重項目保障。青秀區健全招商引資項目評估研判機制,對引進項目涉及的産業政策、投資強度、綜合實力、收益貢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研判,為引進項目把好關、算好賬。同時,青秀區還全面梳理政策兌現情況,對其進行清單式推進、&賬化管理,讓企業在青秀髮展壯大吃下“定心丸”。
栽好引資“梧桐樹”,打好服務“組合拳”。1—8月,城區黨政主要領導外出招商9次,對接目標企業100余家,完成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19個,總投資額160.35億元。重點在建項目5個,總投資約595億元;重點在談項目23個,總投資額超366億元。招商引資區外境內到位資金83.2171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69.34%,其中製造業到位資金51.88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71%;駐點招商新簽約項目投資額75.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9.8%;實際利用外資362萬美元;引進“專精特新”企業1家。
搶佔“新賽道” 新興産業活力迸發
恢宏現代的廠房大樓,縱橫交錯的道路,忙碌有序的工作人員……迎着驕陽,步入南寧東部新城伶俐工業園區,一派緊張忙碌的生産景象。
眼下,青秀區正搶抓新能源汽車賽道風口,在南寧東部新城伶俐工業園區,以“整車帶動配套,配套促進整車”理念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已吸引比亞迪、多氟多、合眾等多家企業落地生根,帶動多家新能源電池及相關企業不斷聚集。
今年8月,青秀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 11.4億元,同比增長229%。1—8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産 值 52.34 億 元 ,同 比 增 長92.15%。其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製造行業為産值貢獻的主力軍。
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跑”,交通、住房等配套按下“加速鍵”。今年以來,青秀區加快完善生産性配套設施,積極推進伶俐江南17號路、江南22號路等園區配套路網,以及伶俐220kV卓越(學城)變電站、6萬立方米水質凈化廠等設施建設,最大限度滿足生産需求。優化完善生活性配套設施,加快伶俐人才公寓、濱江美食街投建使用,更好滿足企業員工生活需要。同時,青秀區還制定一系列措施,從企業落地投産、經濟貢獻、管理層補貼等方面激勵企業上馬快幹、多作貢獻,從廠房租金扶持、招工補貼、工業電費補貼等方面為企業降本減負。
從“點上開花”到“鏈上成景”,一個個項目的簽約落地和配套設施的持續完善,讓青秀區不斷聚合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下一步,青秀區將搶抓建設中國—東盟跨境産業融合發展合作區和産業轉移重大機遇,挖掘比亞迪、合眾等龍頭企業“鏈主”招商潛力,聚焦新能源汽車芯片半導體、車輛結構件、電子系統、儲能獲取及應用等關鍵零部件和生産性服務業,力爭年內引進10家億元以上核心配套企業。同時,還將盡快推動投資51.33億元的華工科技東盟中心項目和投資20.8億元的多氟多鈉電池生産項目簽約和開工建設,帶動新能源産業鏈上下游發展。
服務“一條龍” 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
2月17日,一場名為“我為企業謀發展”助企興業強區“五找兩促”專場推介活動在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五合生産基地舉行。在參觀了工廠生産線和觀摩了産品演示後,來自12家央企、大型國有和民營企業的代表連連稱讚。
作為“五找兩促”系列的首場活動,本次美斯達專場推介活動達成項目合作金額4000萬元。“政府搭&牽線,幫助企業精準對接項目需求,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提振了發展信心。”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羅毅説。
企業真誠的評價,折射出青秀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青秀區聚焦企業需求,通過策劃並實施“我為企業找市場、找資金、找配套、找人才、找租戶、促消費、促品牌”7個子系列100余場主題服務活動,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貫通融合。
貼心服務主動靠前一步,青秀區用一系列“硬”措施,為企業發展破難題、解新題:在“我為企業找資金”活動中,申請“桂惠貸”4100筆,惠及3037戶市場主體,累計投放貸款金額84.31億元,申請貼息1.48億元;在“我為企業找配套”活動中,為城區農業、數字經濟、新能源等行業企業外出招商,簽約落地19個項目,簽約額160.35億元;在“我為企業找人才”活動中,引進碩博士研究生及以上、高級技師、中級及以上職稱等高端人才59人;在“我為企業找租戶”活動中,促成75家企業與寫字樓洽談合作;舉辦“我為企業促消費”活動15場,將116家企業、483個門店納入到“樂購青秀”小程序平台促進消費增長,共投入消費券款249.41萬元,拉動消費2283.23萬元;在“我為企業促品牌”活動中,完成企業及其産品品牌主題報道11篇,單場活動最高瀏覽量達400萬人次……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一股“暖企”之風吹遍青秀各地,賦能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企業“解綁”,為興業“賦能”。青秀區還精細化服務各類市場主體,讓企業全心全意謀發展。“我們採用樓宇群體訪、‘一對一’上門訪、‘不見面’線上訪、大廳現場訪、行業座談訪等方式加強與企業聯絡交流,傾聽納稅人繳費人意見建議,走訪企業近7000戶。”青秀區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説,他們針對不同行業特點,舉辦專場業務培訓會,講解最新稅惠政策。
圍繞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青秀區在其政務服務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兜底辦”窗口,增加政務服務“隨處辦”站點,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共為16813家企業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為促進高質量辦展辦會,青秀區不斷服務和完善會展營商環境,推動“一站式”審批服務項目落地,並實施“會展+”行動,以完善的物流體系和貿易服務延長會展産業鏈,滿足企業、群眾“一件事一次辦”需求。
在園區項目服務方面,青秀區深化園區“項目管家”服務模式,優化伶俐工業園區、東盟數字産業園區政務服務工作站,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
為落實落細市場主體稅費支持政策,青秀區稅務局積極落實“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各項措施,送政策上門,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應享盡享稅惠紅利。今年以來,青秀區稅務局累計開展線下專場業務培訓會和座談會30余場次,累計走訪企業超290戶次。
提升發展“硬”實力,優化營商“軟”環境。放眼青秀,一批批企業茁壯成長,一幅幅項目落地、産業發展的精彩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一座營商環境優、産業發展好、招引優勢強的“磁力場”正在形成。下一步,青秀區將緊盯全年招商引資目標持續開展“新攻勢”,聯合龍頭企業開展“鏈主”招商,促進上下游産業鏈就近配套,推動實現縱向成鏈、橫向成群,形成更多優勢産業集群;不斷做好全要素保障工作,確保招商引資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記者 余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