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西助推中國-東盟合作走實走深
文/ 王軍偉 覃星星 聶新宇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出1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東盟博覽會創辦的第20個年頭。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的獨特區位優勢,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2月25日,在廣西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塔吊在運送集裝箱。(張愛林 攝)
跨境産業內外良性互動
在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跨境貨車絡繹不絕,一櫃櫃東盟水果從這裡進入國內,一批批中國産品也從這裡運出國門。
在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中國(憑祥)東盟水果小鎮依託陸路口岸的區位優勢,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利用東盟進口水果開展落地加工,把“通道經濟”轉變為“口岸經濟”。憑藉區位和政策優勢,當地先後吸引了鹽津舖子、廣州領航集團、生和堂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扎根,陸續推出以榴蓮、火龍果、芒果、龍眼等東盟水果為原料製作的小吃、飲料、糕點等産品,既豐富了國內消費者的餐桌,又延長了邊境城市的産業鏈。“在這裡,‘邊’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東盟原料+廣西製造+國內外市場’的吸引力讓許多企業紛至沓來。”憑祥市夏石鎮黨委書記黃榮業説。
據介紹,憑祥充分利用越南土地、勞動力優勢和中方技術、資本優勢,與越南等東盟國家共同打造跨境産業鏈,推進中越産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2019年9月,憑祥市政府平台公司與憑祥市三諾集團共同出資建設“三諾跨境電子産業示範園”,在廣西和越南邊境分別布局中方園和越南園,總投資額超100億元,於2020年先後投入使用。圍繞電子信息、智能智造、智慧健康等領域核心産品及其精密零部件,産業園努力建設面向泛IT電子信息科技的産業鏈生態集群公共服務製造平台。
通過引進三諾、良維、新秀等企業,憑祥生産面向東盟的智能音響、計算機設備等電子産品,電子加工業産值由2019年的2.6億元升至2022年的22.47億元。“我們在國內生産核心零部件,再發往越南工廠進行組裝,在産業合作上與國外形成了良性互動。”憑祥市三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在廣西北海,當地緊盯農産品加工、光伏玻璃、高端造紙等重點産業發展訴求,積極構建“東盟資源+北海製造+日韓澳新市場”跨境産業鏈。在北海太陽紙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一卷卷巨型紙卷經檢驗、包裝等後進入倉庫等待出口。太陽紙業主要從東盟國家進口木片作為生産原料,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對印尼生效以來,對印尼出口逐步擴大。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馬義生介紹,廣西聚焦汽車、電子信息、綠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屬新材料等關鍵産業鏈,持續深化與東盟的産業合作。下一步,廣西將依託東盟國家産能、成本優勢與國內製造業産業鏈配套完備優勢,複製推廣産業鏈開放合作新模式,積極承接東部地區製造業轉移,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開放合作高地。
跨境電商業務快速增長
“這是中國的茉莉花茶,口味清香淡雅;這是螺螄粉,在中國年輕人中非常流行,一定要嘗嘗。”在來讚達跨境電商平台,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佩麗雅嫻熟地利用線上直播向東南亞民眾推介中國特色産品。
近年來,中國-東盟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與日俱增,跨境電商為中國-東盟跨境産業鏈發展注入新動能。廣西與東盟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正駛入快車道。目前,南寧、崇左、柳州、賀州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北海、欽州、防城港、梧州等8個地市納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範圍,跨境電商布局不斷優化;廣西與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個東盟國家開展電子商務合作,引進來讚達、蝦皮購物網站等東盟頭部電商平台,在越南、泰國、日本、美國等國家設立了20個廣西跨境電商海外倉,總面積超20萬平方米,加速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體系。
廣西依託自身區位優勢,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産業基地,跨境電商業務快速增長。2019年以來,廣西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累計超300億元,年均增速超190%。
在南寧市江南區的海吉星農産品國際物流中心,一輛輛滿載東盟進口水果的貨車來回穿梭。如今,借助面向東盟的快捷通道,本地商家和泰國的種植基地簽訂直銷合同,泰國山竹從當地採摘到南寧上市只需3天。“我們不斷完善電子商務産業支撐體系,加快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構建南寧市面對東盟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全方位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産業發展,取得較好進展。”南寧市商務局副局長陶琳説。
深入挖掘東盟市場潛力
在南寧市青秀區的美斯達工廠,生産車間一片繁忙,企業開足馬力努力向東盟客戶提供南寧本土製造的機械設備。“作為一家南寧本土企業,我們對接東盟市場擁有天然的區位優勢。借助RCEP生效的‘東風’,在東盟市場布局了經銷和服務網絡,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礦山開採和尾礦處理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廣西美斯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康華介紹,依託強大的研發、生産製造優勢和深度的本地化精細服務,美斯達履帶式移動破碎篩分設備已經進入泰國、印尼、柬埔寨、老撾等東盟國家,受到當地客戶的一致好評。
美斯達集團的工程機械挺進東盟市場,是廣西企業打好“東盟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批企業看中東盟市場的潛在優勢,持續深化與東盟的産業合作。
在柳州、玉林等地,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玉柴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正加快“走出去”,積極打造與東盟更加緊密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
在今年5月柳工新産品發布會上,許多以5G通信、智能化、無人駕駛為亮點的機械設備悉數亮相。與傳統工程設備不同,新産品全係採用電力驅動,符合當今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新産品受到東南亞客戶群體的肯定,印尼、泰國等已經購入首批産品,市場正在逐步擴大。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中心總經理李東春&&,柳工在東盟的銷售收入已突破20億元,並在新加坡、印尼、泰國等東盟國家均建立了子工廠,開始着手布局海外製造基地。未來柳工將推動全價值鏈走出去,推動生産、研發、金融服務全方位走出去,與東盟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專家&&,中國和東盟産業體系優勢互補,合作機制完善,合作前景廣闊,攜手共建更加開放包容、安全穩定的中國-東盟跨境産業鏈供應鏈,有助於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廣西應與東盟加強産業發展戰略規劃對接,圍繞汽車、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深化跨境産業投資合作,促進區域內産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增強穩定性。

刊於《參考消息》9月14日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