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桂平市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擴大學位供給 提升辦學品質
校園建起來、學位多起來、布局優起來……今年以來,桂平市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加大教育項目建設力度為抓手,進一步擴大學位供給,加強師資配備,努力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滿足更多學生“上好學”的需求,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A 擴大學位建設 緩解供需矛盾
“現在我們12個人住一間宿舍,明顯感覺比以前寬敞舒服”……9月5日中午,桂平市大藤峽初級中學9年級10班的蒙奕希和同學聊起了入住新宿舍的感受。
在大藤峽初級中學,不僅學生宿舍是新的,教學樓、教室、操場等所有硬體設施都是新的。校長石維貴介紹,為提升辦學條件,擴大學位建設,桂平市委、市政府決定將位於西山路的西山鎮第一初級中學整體搬遷到南木鎮渡頭村校園更大、環境更好、硬體設施更新的大藤峽初級中學。“原來學校2000多名學生在只有15.8畝的校園裏學習生活,很擁擠,而且還不能實現所有學生都寄宿。如今新校園有36.8畝,全校學生2816人,雖然這個學期增加了200多個學位,但仍然能夠滿足學生一人一床位。”
隨着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城區學位需求急劇增加。今年以來,為緩解學位供需矛盾,桂平市加強校舍項目及相關附屬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加學位供給。
桂平市西山鎮城北小學於8月10日從城北街搬遷到位於西山路旁的新校區,更名為西山路小學。“校園面積原來只有4.9畝,現在新校園佔地15.86畝,不僅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寬廣的學習場所,也給學校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還為學校增加了200多個新學位。”校長黃春燕對新校園很是滿意。
桂平市教育局局長陳林才介紹,今年該市投入資金2.4億元,用於當地77所中小學、幼兒園共90個校舍項目及相關附屬設施項目建設。其中新建教學樓、綜合樓、保教樓4.75萬平方米,新建學生宿舍3.18萬平方米、運動場3.16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底新增學位1.017萬個,分別為學前教育階段學位870個、高中教育階段學位2000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7300個,其中城區小學學位1350個,有效緩解城區學位供需矛盾。
B 聚焦留守兒童 建設寄宿學校
桂平市西山鎮白蘭寄宿制小學學生宿舍門口桌子上的洗漱用品排列整齊,4張上下鋪雙層床分別擺放在房間兩邊,房間整潔明亮,配備獨立衞生間、空調以及紫外線消毒燈……這樣的住宿條件,讓三年級學生鄧昕很滿意。
鄧昕家住西山鎮上垌村,之前就讀於西山鎮碧灘小學,因家裏與學校路途遙遠,每天早上6時就要出門。“原學校離家遠,沒有住宿,一共才有20名同學。現在新學校環境、住宿條件很好,小夥伴也多,在這裡讀書很快樂。”鄧昕説。
西山鎮中心小學副校長楊智良介紹,西山鎮白蘭寄宿制小學位於西山鎮白蘭村,由他們直接管理,今年8月啟用,接收來自該鎮上垌村、碧灘村、佛荔村、前進村等偏遠農村的留守兒童和入城務工人員子女。
“以前偏遠地區教學條件有限,學校生源少,學生上學難、吃住難,如今在這裡,孩子們可在良好學習環境中接受教育,每到周五還有愛心校車接送,家長們對此非常讚賞。學校現有187名學生、13名老師和2名宿舍管理員,明年計劃給教室裝空調,進一步改善學習環境。”楊智良説。
桂平市聚焦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健康成長,針對留守兒童學生接送難、就餐難、輔導難等難題,以提升教育質量和減輕群眾負擔為重點,精準發力,大力推進公辦寄宿制學校建設。
桂平市改善辦學條件辦公室主任梁軍介紹,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前,他們將西山鎮白蘭小學、麻垌鎮第二初級中學、江口鎮第三初級中學3所學校分別改造為西山鎮白蘭寄宿制小學、麻垌鎮中心小學寄宿制校區和江口鎮第二中心小學,提供小學寄宿制學位讓群眾選擇,分別提供400個學位、1000個學位、500個學位,開學後3所寄宿制小學共招生1356人。
C 加強師資配備 確保教學質量
隨着教育硬體設施建設加快,學位不斷增加,如何保證“學有優教”?“平時除常規教學外,空余時間還會學習研究中心校下發的教學資料,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案。”語文老師阮彬娜今年秋季學期來到西山鎮白蘭寄宿制小學任教,&&要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楊智良介紹,為確保教學質量,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水平,中心校除發放教案資料外,還派出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到新校區上課,並指導新老師教學。
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水平,大藤峽初級中學採取一系列措施。石維貴説:“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派老師到外地重點中學跟班學習、請優秀教師到學校指導、吸納優秀教師人才到學校任教等方式來壯大師資力量,提升教學水平。同時,為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我們要求所有校領導任課教學,帶領學校教師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為加強師資力量配備,今年桂平市新招聘教師726人,其中小學階段教師250人,均安排到農村學校以及改造後的公辦寄宿制小學任教。同時,通過城鄉交流及鎮內交流等教師交流輪崗的方式,在全市範圍統籌調配教師,確保各學校按要求足額配備教師,最大限度保障新建學校新增學位發揮最優效果,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記者 周 珂 通訊員 李勇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