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場秋雨一場涼,做好這5點,健康過秋無困擾
俗話説,一場秋雨一場寒,夏秋換季,人體的防護力下降,新老疾病都容易發作,為了健康過秋,這份養生小攻略請收好。
適寒溫
適寒溫就是順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
秋季晝夜溫差大,要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或者汗出當風,預防感冒。同時注意此時紫外線輻射指數也升高了,戶外活動要注意防曬,避免損傷皮膚。
慎起居
天氣轉涼,很多人會有疲勞感,覺得懶洋洋的,清晨醒來還想再睡,這就是“秋乏”。應對秋乏有兩個要點:
一是睡眠充足:補足睡眠,讓身體充分休息。最好每天晚上10點前入睡,中午也可以午睡半小時。
二是加強鍛煉:早晚天氣涼爽時可以登山、散步、做操。即使是工作間隙簡單地做幾下拉伸,也能達到勞逸結合的效果,有助於氣血流通順暢。
暢情志
人們常説“傷春悲秋”,由夏入秋,草木凋零,容易産生悲傷、憂慮等負面情緒,一旦情志鬱結,又會累及氣血運行,導致百病叢生。
我們可以採取靜坐調息、登高望遠、呼吸自然界的清氣,曬曬太陽、改善居室的採光、通風,穿着暖色調衣服、收聽歡快輕鬆的音樂,緩解“悲秋”。
調飲食
飲食要忌辛辣:進入秋天胃口好轉,脾胃功能剛剛恢復,不能承受太大的負擔,所以飲食要忌油膩,肥肉、內臟、油炸食品都容易滋膩,影響脾胃的運化。
適當吃時令蔬果:比如蓮藕、菠菜、鴨梨,這些蔬果都是鹼性食物,富含維生素,可以助肝排毒,消除疲勞,改善情緒。
注意補充蛋白:多吃一些牛奶、蛋清、魚蝦、瘦肉,可以增強體力、耐力、免疫力,為抵禦寒冷,預防秋冬疾病做好準備。
防復發
天氣轉涼,季節交替,舊病易發。由於早晚天涼,氣血運行澀滯,肩周炎、頸椎病等關節病患者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度下降,所以要注意關節局部保暖,可以佩戴護膝等護具,活動時要小心,避免因關節不靈活而拉傷、跌撲。
由於晝夜溫差大,人體防衛功能又有所下降,容易發生感冒,外出要備好衣帽,根據氣溫隨時調整穿着。氣溫下降後慢性咳喘患者更容易復發,要堅持用藥,避免自行停藥後病情進展加重。容易過敏的人要戴好口罩,做好防護,避免外界刺激引起發病。
入秋以後腹瀉、胃腸炎等疾病也比較多發,要注意飲食清潔,忌油膩、生冷。如果已經發生了腹瀉,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及時就診,避免大量排便後發生暈厥、心律失常等問題。
高血壓、冠心病、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病復發的風險也會增加,患者要按時服藥,注意監測血壓、心率指標,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