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寧夏頻道供圖)
1. 今日,處暑!
2.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從立秋開始的第二個節氣。
3. 處暑,是一個帶有“過渡”意味的節氣,萬物開始沉澱出成熟的本色。
4.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有停止、隱退之意,處暑的到來,意味着夏天的熱烈正式落幕。
5.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處暑節氣,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太陽輻射減弱,身上也仿佛有種如釋重負的愜意感。
6. 處暑時節,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逐漸拉大,要注意增加衣服,保護陽氣。
7. 此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燥熱的天氣逐漸涼爽,而南方地區則“立秋處暑正當暑”,“秋老虎”繼續發威,剛捕捉到一絲秋涼,又再次熱到汗流浹背。
8. 有俗語説“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處暑以後依然炎熱,每天需用一盆冷水洗澡,待洗過十八盆後,節氣已至白露,秋涼漸起。(啥也不説了,小編先洗為敬 )
9. 另有《清嘉錄》雲:“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意思是還要再經歷大約18天的“流汗日”,暑氣才會消散。
10. 處暑時節氣候乾燥、降水少,此時下雨有利於作物生長髮育、獲得豐收,因此民間又有“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的農諺。
11. “七月八月看巧雲”,處暑正是看雲的好時節,在閒暇之外抬頭仰望,拍下雲卷雲舒的畫面,你看看,發朋友圈的素材這不就有了 。
12. 處暑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13. 鷹乃祭鳥指的是,老鷹將捕後沒吃完的鳥放在地上,慢慢享用,就像祭祀一樣。
14. 天地始肅則描述了這樣的畫面:處暑之後,樹葉開始凋零,落葉翩翩,又是一個遍地金黃的季節。
15. 禾乃登,“禾”是黍、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處暑的到來,預示着豐收。
16. 處暑時節,正處於由夏入秋的轉折點,也出現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17. 在浙江沿海一帶,處暑後人們會舉行一年一度的“開漁節”,享用各類海鮮美食,期盼漁業豐收,不過注意不要吃太多,不然可能會收穫一個XXXL的體重 。
18. 過去,人們駕船出海,為免風暴肆虐,便點上荷花燈,並任其漂流,祈保平安。
19. 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所以在處暑這天,老北京人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在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這就是“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20. 處暑時節,廣東人常喝涼茶,意為入秋了要吃點“苦”,如果你是第一次喝涼茶,記得自備紙巾哦,以免苦到當場“瘋狂落淚” 。
21. 在福州,處暑節氣還有吃龍眼配稀飯的習慣,能補充熱量、補氣血,有益心脾,不説了,小編的口水已經流下來了 。
22. 處暑之後,要當心“秋燥”傷人,此時人體出汗明顯減少,容易出現疲憊感,産生“秋乏”,可以多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
23. 處暑養生也很有講究,心情要保持晴朗、安靜,運動量不宜過大,避免大汗淋漓。
24. 寶藏青年願您:繼續心懷熱愛,迎接碩果纍纍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