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一——容縣都嶠山-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3 08/17 10:35:10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廣西頻道

三教合一——容縣都嶠山

字體:

原標題:三教合一——容縣都嶠山

  不知何時起,在容縣的民間就流傳着諺語:“南山金庫鬥,九曲十八扭。旗鼓前後有,鐵旗把水口。”這裡的南山,就是指都嶠山。

  諺語是一個地方的古老記憶。我們迄今仍可以從都嶠山中,追尋到許多濃縮着容州千年人文記憶的碎片。

↑都嶠山南洞天丹霞赤壁環繞

  連綿十數裏的都嶠山,奇峰林立、谷幽道險。都嶠八峰舊時以雲蓋峰為界,分為南洞天和北洞天兩部分。其中,南洞天在當地稱為“南山肚”,從高空俯瞰,此處丹霞赤壁環繞成半圓,宛如偌大的肚子,山形地理間自成一股海納百川的氣勢。而處於丹霞石壁間的層層疊疊的岩洞,成就了都嶠山一段延續千年之久的人文盛事。

  這些岩洞數以百計,成為眾多都嶠先賢隔絕世間的另一“塵世”。只需簡單做些修整,岩洞即成遮風避雨的居所。據有關學者統計,歷代都嶠先賢先後在岩洞中建造了近千間居室。其中,有一個岩洞中建有居室72間,後來被人們稱為“七十二房井”。

↑據有關學者統計,歷代都嶠先賢先後在都嶠山岩洞中建造了近千間居室。

↑圖為都嶠山太極岩,曾是儒師傳道講學、士子讀書研學的場所。

  早在漢末,道教在都嶠山興起,並成為嶺南地區道教南傳最早的地方之一。有眾多道士結緣上山修行,當地自此成為嶺南道教重鎮。唐宋兩代,佛教及儒學相繼上山,一度出現“九寺十三觀”盛景,“行道者聞鐘鼓聲而不見寺院,居岩者聞鋤斧聲而不見耕樵”是當時的真實寫照。此後,漫長歲月裏,都嶠山逐漸融匯儒、佛、道文化精髓,漸成三教合一的文化聖地,盡顯包容並蓄。

↑圖為都嶠山娑婆岩,現今是游客爬山休閒、觀賞雲海的景點。

  除了作為儒學傳習之所,都嶠山還因為歷代文化名人造訪而聲名日隆,北宋文學家蘇軾、南宋丞相李綱以及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皆游覽過此地。蘇軾還寫下“乞得紛紛擾擾身,結茅都嶠與仙鄰”之句。

  而今,我們閱讀一座山的意義,便是在這時光的流逝裏,領略那沉澱了兩千多年的文化底氣,把歷史的記憶變成今天的文化積累。

  稿件提供:玉林日報社

【糾錯】 【責任編輯: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