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49年,他們帶着國旗走了25萬公里!-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08/13 09:21:18
來源:新華網

國道之行 從雪山奔向大海丨49年,他們帶着國旗走了25萬公里!

字體:

  編者按:

  這是中國里程最長的公路,北起新疆喀納斯,南至廣西東興,穿過新疆、西藏、雲南和廣西,完全建成後全程長達10065公里。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翻越舉世聞名的崑崙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

  這是民族特色最濃郁的公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俄羅斯族、藏族、獨龍族、傣族、景頗族、壯族、京族……幾十個民族沿路而居。

  這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公路,她從阿爾泰山奔騰而下,穿過雪山、草原、沙漠、冰川、熱帶雨林,最終抵達蔚藍大海。

  這就是219國道!

  從3月29日開始,我們沿着219國道,從雪山奔向大海,記錄祖國壯美風光,講述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黃色的電力工程車沿着邊境巡邏路崎嶇前行,最終,停在了中越1083號界碑附近。溫賢文帶領姚證強、鄧一強和李英興走下汽車,舉着五星紅旗,走向界碑。

  “我們巡視這條線路的時候,就到界碑那裏去看看。以前老一輩的同志也是這樣,去界碑那裏描個紅。我們要繼承這種優良傳統。”溫賢文對記者説。

  溫賢文、姚證強、鄧一強和李英興都是南方電網廣西崇左憑祥供電局供電線路維護班的成員,溫賢文是第四代班長。這個班成立於1974年,考慮到當時邊境地區的特殊情況,第一代班長張進同請女同事幫忙縫製了一面國旗,在工作時隨身攜帶,以表明身份。從那時起,帶着國旗一起巡線、搶修、服務,成了這個班的傳統。久而久之,他們獲得了“國旗巡線班”的美名。49年來,這個“國旗巡線班”累計巡線公里數近2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6周。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中越1083號界碑旁合影。

  離開了界碑,溫賢文四人開始朝着今天巡線的第一個目標——10千伏浦寨Ⅱ線19號塔走去。

  “很日常的一次巡視,主要是對桿塔周圍的草木樹進行清障,另外就是檢查塔基有沒有下沉,塔材有沒有被盜,螺絲有沒有松動。對桿塔上的設備,比如説絕緣子,進行無人機的巡視。還有就是用紅外成像測溫儀進行測溫,看它有沒有溫度過高,或者是線不夠緊引起發熱,如果發現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及時進行消缺。”溫賢文説,最近極端天氣比較多,他們增加了巡線的頻率。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山路上行走。

  這個桿塔位於界碑下面幾百米的一處山脊之上,要抵達那裏,需要沿着一條泥濘、濕滑甚至有些艱險的小路步行。輸電線路往往穿越崇山峻嶺,因此,桿塔也常常建於人跡罕至的地方,甚至是懸崖峭壁之上,這給線路巡護帶來了很大困難:巡線人員必須翻山越嶺,除了蚊蟲蛇蟻之外,由於憑祥所處的特殊位置,他們要面對更多未知的危險。

  在“國旗巡線班”裏已經工作30年的鄧一強就有過極其危險的經歷:“以前我們架線的時候,前面就是個雷區。我們用拋麻繩的方式把麻繩拋過去,再通過麻繩把供電線拉過去。在1996年大開發的時候,有很多地點還沒有排雷,我們要拉線路經過的小路旁邊,有反坦克地雷,還沒排,我們走過去都看得見的,那是最難忘的,最怕的了。”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山路上行走。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山路上行走。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山路上行走。

  如今,巡線班已經不用再面對這樣令人驚心動魄的危險,但巡線之路依然不是一片坦途。

  “師傅他們被毒蛇咬過,現在我們去巡線的時候也是怕毒蛇,所以要麼帶砍刀,要麼就是帶木棍,邊敲打邊走,防止有蛇或者是毒蟲咬到我們,把褲腳紮好,防止有蟲子鑽到我們褲子裏面去,”姚證強一邊走一邊對着去年剛剛工作的李英興説。姚證強在“國旗巡線班”已經幹了10年,目前是副班長,“還有村民喜歡放獸夾夾野豬,現在少了。有時候我們穿過玉米地,或者甘蔗地,還有叢林,都可能有,反正是走到哪,先用木棍掃一遍,防止被夾。”

8月10日,姚證強(左)和李英興手拉着手經過一個比較濕滑和艱險的路段。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從一隊螞蟻旁走過。

  為了防止遇到這些危險,四人小組前進的時候總是班長溫賢文在前面手持大砍刀探路、開路,有時還要砍斷倒伏在小路上的樹木,其他三個人緊緊跟在後面。走了一會兒,天空下起雨來,隨後,雨過天晴,烈日炙烤着大地,濕氣從草叢中、土地裏冒出來。雨後的叢林,仿佛桑拿室一樣熱氣騰騰,“蒸煮”着巡線班的成員們。

8月10日,溫賢文手持大砍刀開路。

8月10日,溫賢文(左一)用砍刀清理一棵倒伏在山路上的樹木。

8月10日,溫賢文(右)和隊友在巡線路上吃野果解渴。

  “我們出去要帶防中暑的藥,自己補充一點鹽分,水杯裏面放一點。出汗多失去鹽分,引起疲勞。”鄧一強對記者説,“今天還好,有時候從山裏出來褲子都濕完,山裏面不透風的。”

8月10日,對10千伏浦寨Ⅱ線19號塔的巡視結束後,渾身濕透的溫賢文扛着大砍刀走在山路上。

8月10日,汗水順着溫賢文的頭髮往下滴。

8月10日,鄧一強擦去流到眼睛裏的汗水。

8月10日,鄧一強在巡線間隙休息。

  就這樣,幾百米的山路走了一個多小時,巡線班終於抵達了10千伏浦寨Ⅱ線19號塔,並開始工作:溫賢文和鄧一強清理塔基附近的草木,查看塔基情況;李英興和姚證強則操作無人機和紅外成像測溫儀對桿塔上部進行巡視、測溫。在他們工作的時候,五星紅旗就插在旁邊,迎風招展。

  看著手裏的“新式武器”,姚證強頗為感慨,“以前我們只能用望遠鏡看看線路、設備還有絕緣子等,現在一個是用無人機到桿塔進行觀測,還有一個用大屏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記錄線路及設備的溫度,能夠更直觀地進行檢測,確定隱患,我們現在還有局放測試儀對是否有放電等痕跡來快速查找隱患。”

8月10日,李英興用紅外成像測溫儀對桿塔進行測溫。

8月10日,姚證強(右)和李英興操作無人機巡視線路和設備。

8月10日,姚證強在清理10千伏浦寨Ⅱ線19號塔塔基附近的雜草,查看塔基的情況。

  設備在變,任務也在變:49年的時間裏,“國旗巡線班”管轄的線路也由3條增加到現在的42條,還負責配電變壓器918&,14個村委、5個社區111個自然屯、2個國家一類口岸、1個二類口岸、4個邊民互市點的供電維護任務。而他們所守護的這片土地,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剛來的時候用電需求沒那麼大,現在裝了很多空調,農村家電也比較多了,有的村民經常來問我家裏怎麼用電那麼多,我們去幫他看的時候,發現家裏面幾個房間都裝了空調,還有熱水器,冰箱是那種大開門的,所以用電量就猛增了,10年以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這種追求,從電器這方面來看是增長比較大,對我們供電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這就是我見證的憑祥一個變化的縮影。”姚證強對記者説。

8月10日,鄧一強(右)和姚證強在清理10千伏浦寨Ⅱ線19號塔塔基附近的雜草,查看塔基的情況。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檢查桿塔情況。

  憑祥,從剛解放時一個只有300戶壯、漢族人民居住的以簡陋的茅屋為主的小村莊,到“一條路,兩排樹”的邊陲小城,再華麗轉身為中國與東盟人流、物流、信息流往來的黃金大通道。如今,從友誼關向外望去,一輛輛滿載着貨物的中、越貨車在關口進進出出。2019年,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落戶憑祥,友誼關是中國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國旗巡線班”見證了這個巨變,也迎來了新的挑戰。

  “之前的‘國旗巡線班’,他們是冒着各種各樣的危險去巡線,到我這一代的時候,是要為邊民、邊境、邊防服務,為外來客商保證供電的可靠,確實壓力是比較大的。我們要減少故障率,提高供電可靠性,來完成對邊貿邊民的供電服務。”溫賢文説。

  從2019年至2022年,三年時間裏,“國旗巡線班”管轄區域客戶平均停電時間下降79.98%,中壓故障次數降低59.57%,客戶投訴率降低84.85%,自動化開關有效覆蓋率提升26%,配網設備資産賬實一致率、10千伏及以下線損率、線損異常率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在廣西電網2022年供電所標杆建設考核中取得滿分成績。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友誼關附近巡視線路和設備。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友誼關附近巡視線路和設備。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在友誼關附近巡視線路和設備。

  耀眼的成績後面,往往是無人知曉的努力、拼搏與付出。

  “2017年有個極端天氣,有一週時間,我早上基本上都是6點多出去,差不多夜裏1點多才回來。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早一些,遇到一位退休的老師傅,他説他告訴我兒子,你爸爸回來了,我兒子説‘我才不相信我爸爸這麼快能回來’,那一句話讓我感到特別對不起他。因為那一個禮拜,他都見不到我一面,我早早6點多出去,回來他已經睡覺了。”溫賢文對記者説,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們的手機24小時都在線,“手機從來不敢關機,我們的工作跟110差不多。110是有案情就出發,我們是有故障必須要去處理。”

  49年的時間,時代變了,面對的挑戰變了,但對於巡線班而言,有的東西,一成不變。

  “愛國、奉獻,奉獻自己,自己的青春,就是這樣。”年輕的李英興在説到自己對“國旗巡線班”價值的理解時,淚流滿面,“國旗代表一個國家,很光榮,光榮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我們的職責,國旗插到哪,我們的電就送到哪。”

8月10日,“國旗巡線班”來到友誼關附近巡視線路和設備。

  採訪剛剛結束,電閃雷鳴,接着暴雨傾盆,突然出現了意外情況:10千伏龍塘線支線的一個專變用戶,避雷器被雷電擊穿。但隨後,這條線路重合閘成功,智能系統自己把問題解決了。

  “如果這兩天發生突發事件,請一定告訴我們,我們想跟拍你們處置這些突發事件的過程。”記者對“國旗巡線班”的成員們説。

  “放心,不會有任何事的,我們每天巡線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預防這些事件的發生嗎?”鄧一強有些傲嬌地對記者説。

  隨後,他和夥伴們消失在雨中,此時,整個憑祥已是萬家燈火。

策劃:陳國軍、賴向東

統籌:費茂華、周大慶、劉金海

記者:費茂華、周華、張愛林、楊植森、李夢馨

新媒體編輯:張善臣、徐嘉懿、尹棟遜、郝建偉

圖片編輯:鮑菲菲、李安、劉夢琪

【糾錯】 【責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