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中藥材價格緣何“狂飆”-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正文
2023 08/05 11:34:06
來源:《瞭望》2023年第32期

瞭望丨中藥材價格緣何“狂飆”

字體:

  【原標題】瞭望丨中藥材價格緣何“狂飆”

  ◇相比去年同期,有超200個常規品種漲幅高於50%,25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200%,個別品種甚至漲價4至9倍

  ◇在中藥材價格普遍高漲的情況下,部分市場倉庫庫存數量也較多,出現囤積居奇傾向

  ◇“不少游資和熱錢涌入中藥材市場,中藥材行業資金面異常活躍,可能再度助推藥材價格上漲。”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雷嘉興 吳思思

  王鵬 圖/本刊

  夏季是中藥材市場銷售的淡季,今年卻一反常態。《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受天氣異常、資本炒作、消費復蘇等多重因素影響,市場上中藥材價格普遍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業內人士建議,理性看待中藥材漲價,多措並舉應對價格異常上漲,積極引導中藥材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部分藥材“一天一個價”

  廣西玉林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現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經營戶2000多戶,日常交易藥材品種1500多種。該市場多位受訪經營戶介紹,2022年底以來,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

  “黨參現在一公斤賣到200多元,幾乎一天一個價,去年同期僅70元左右。”市場內一家經營超過30年的中藥材店店主劉娜説,三七、黃芪、當歸等傳統滋補調理類中藥材價格都有較大幅度上漲。

  相關行業協會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國、四川成都、廣西玉林等幾大中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相比去年同期,有超200個常規品種漲幅高於50%,25個常用大宗藥材漲幅超200%,個別品種甚至漲價4至9倍。

  7月12日,中藥材綜合200指數為3589.09點,為歷史高點。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官網6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28日,305個藥材品規同比升價。

  入夏以來,中藥材價格上漲態勢引起各方注意。

  多位中藥材産業從業者介紹,夏季氣溫高,中藥材保存、維護成本高,往常並不是企業採購和囤貨的旺季。而在今年中藥材價格普遍高漲的情況下,部分市場倉庫庫存數量也較多,出現囤積居奇傾向。

  據了解,近期安國、亳州等國內中藥材集散地均出現“冷庫爆倉”現象。在安國中藥材專業市場,多家冷庫貨架余位所剩無幾。“幾千噸的冷庫只剩幾十噸的位置了。”一位冷庫負責人説,今年壓倉情況比較普遍,出貨量不多。

  面對價格上漲,一些藥企、藥商選擇減少中藥材原料進購量,以降低經營風險。

  “很快就要到廣金錢草的産新季了,希望價格能降一點。”在玉林中藥材專業市場經營中草藥的店主陳梅萍説,她的庫存已所剩不多,但高昂的價格讓她放緩了進貨節奏。

  廣西仙茱中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春花告訴記者,公司會適時儲備中藥原材料。但當前中藥材市場漲價相對異常,在保證正常生産的情況下,公司會適當降低中藥材的庫存進購量。

  廣西中藥材産業協會會長史玉寶認為,藥材價格上漲意味着種植戶收入增加,提升種植意願。但如果盲目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可能會帶來一定風險。“種植戶應理性看待中藥材漲價,作出合理判斷。”

  多重因素持續推升價格

  業內人士分析,資本炒作、異常天氣、種植規模減少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中藥材市場價格出現較大波動。

  首先是異常天氣頻發。史玉寶認為,近年來國內部分中藥材種植區冬春旱、倒春寒、夏高溫,對中藥材種植頗為不利,造成中藥材減産,價格持續攀升。同時,近些年一些地方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産量有所減少,市場供需出現一定傾斜。

  在廣西桂林市臨桂區中庸鎮,種植廣金錢草是當地重要産業之一。村民李樹山5月種下的廣金錢草已經有綠油油的枝條,但經歷前段時間的雨水沖刷,長勢不算茂密。李樹山希望接下來的天氣能好一點,“水淹就長不出苗,一旱就旱死了,金貴得很。”

  其次,場內場外各路資金紛紛涌入炒作,部分經營者對中藥材市場看漲,惜售心態增強,囤貨待漲盈利。

  “不少游資和熱錢涌入中藥材市場,中藥材行業資金面異常活躍,可能再度助推藥材價格上漲。”史玉寶説。

  種植端的農民看到價格上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惜售心態。“我們合作社還有近18噸的三七存貨,大家還在觀望市場行情,想價位更高的時候再賣。”一位三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説。

  對此,中國中藥協會7月8日向中藥行業發出倡議:“堅決反對,也絕不以任何形式參與到哄抬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擾亂藥材市場秩序的不正當乃至違法行為中。”

  其三,下游消費復蘇,中藥材需求量持續增大,客觀上推高價格。

  記者採訪了解到,2022年底中藥材價格就有過一輪明顯的上漲,緩解感冒症狀類藥材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攀升。劉娜、廣西玉林市中醫院黨委副書記曾家麗等受訪人士認為,近年來人們對中藥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公眾保健意識不斷增強,中藥材作為滋補、保健類産品的消費量增加,更強化了中藥材供應偏緊的局面。

  多措並舉引導産業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中藥材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及風險正逐步傳導到藥企、醫療機構以及消費者,建議多措並舉防範漲價風險,引導相關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多家受訪藥企負責人&&,中藥材持續漲價推高中成藥原料成本,而醫療機構藥品招標採購價格和終端價格短期內不會調整,藥企在原料採購、生産銷售中“兩頭受擠”,經營生産成本趨高。

  同時,隨着中藥材價格上漲,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的中藥材藥品供應商紛紛提出價格調整需求。廣西一家中醫院藥學部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醫院招標的三家中藥材供應企業均不同程度地提出漲價需求,醫院近期將針對採購情況開會商討。

  史玉寶認為,中藥材價格持續推高導致的生産成本上漲,最終會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何春花、廣西一方天江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曉蓓等建議,有關部門加強信息&&建設,加強相關信息發布和引導,從供給端保證藥材市場有序發展,並加大力度打擊囤積居奇、惡意炒作、哄抬價格行為;在積極引導理性科學種植的同時,加大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引導市場供應平穩有序。

  楊曉蓓建議,藥企可加強對藥材市場價格的監控及分析,提高預測能力,對重點原輔料開展儲備採購,避免陷入價格異常波動帶來的被動局面。

  (《瞭望》2023年第32期 )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