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桑葉綠 圈中牛羊歡 忻城走出特色産業發展之路-新華網
新華網 > 廣西 > 政務信息推廣 > 正文
2023 06/20 10:51:58
來源:忻城縣融媒體中心

田園桑葉綠 圈中牛羊歡 忻城走出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字體:

  山上花樹茂,鄉間玉米香;田園桑葉綠,圈中牛羊歡……6月,走進廣西來賓市忻城縣,處處呈現産業發展的新景象。

  “忻”在壯語中意為“石山”。“九分石頭一分土”是忻城縣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該縣以傳統産業為發力點、以龍頭項目為奠基石、以綠色發展為新動能,大力發展牛羊、桑蠶、糯玉米、中草藥等特色産業,在大石山區開闢出一條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蠶舞銀絲樂開花

  忻城是全國養蠶大縣,桑蠶産業是該縣最主要的支柱産業。

壯鄉姑娘在桑園裏採摘桑葉。(梁頌生 攝)

  近年來,忻城縣通過扶持農戶種桑養蠶、建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建設推廣現代化桑蠶産業示範基地、引進實施繭絲綢龍頭企業項目等舉措,實現從栽桑、養蠶、産繭到繅絲、生産絲綢面料一體化生産流程,讓一隻小小的蠶蟲“破繭重生”。去年,全縣桑園面積25.15萬畝,發種量97萬張,鮮繭産量4.09萬噸,産值21.21億元。今年桑園面積已增至25.32萬畝。

  忻城縣萬豐種養專業合作社飼養的品種蘇紅一號、蘇綠一號,産量與普通蠶繭相差不大,但“顏值”更勝一籌。(莫玉秀 攝)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撐。近日,在忻城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産業園看到,園區建設正日漸完善,項目包括繅絲、織綢、印染(數碼印花)、家居服飾等。該産業園是忻城縣招商引資引進的最大項目,總投資50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已投産。

  去年,該産業園成功帶動全縣現代紡織業産值增長10%。待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大型單體繭絲綢全産業鏈園區,預計可提供1.5萬個就業崗位,為群眾增收致富帶來更多動力。

  增強産業競爭力

  在忻城,農戶喜歡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為牛羊産業提供豐富的飼料。

  思練鎮練江村養牛大戶莫仁章介紹,他從廣東回到家鄉後,與3名村民一起投資探索“種草養牛”“抱團養殖”育肥牛新模式。他將當地一個閒置的牛場租下來,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從內蒙古引進優質肉牛品種進行養殖和銷售。去年,他一年銷售肥牛和牛犢1000多頭,扣除成本後,收益約80萬元。

  “在大石山區,靠農戶‘單打獨鬥’,就算産量規模上去了,産業弱勢依然難以改變。”忻城縣縣長沈國章説,該縣謀劃在培育龍頭企業上突破,通過龍頭企業把農戶帶動起來,增強産業競爭力。

  在忻城縣委、縣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南方牛都、澳湖羊養殖等全産業鏈龍頭項目陸續建設投産。去年,全縣肉牛出欄2.91萬頭、肉羊出欄8.154萬隻。

在“南方牛都”全産業鏈扶貧項目練江養殖基地,牛兒正在悠閒地吃着草料。(藍德龍 攝)

  “目前,‘南方牛都’全産業鏈項目已經建成並實現閉環運營,解決了周邊1500多人就業,帶動400多戶農戶養殖母牛,吸引1萬多人參與入股種草養牛。”忻城縣中投牧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詹國防説。

光大牧業澳湖羊。(藍春青 攝)

  此外,光大牧業澳湖羊育種繁育基地及飼料廠也已建成,總存欄數達6500多只,預計年底超過1萬隻。

  治理環境又發家

  “金銀花開香滿山,山鄉村民採摘忙。”每年4月,北更鄉弄蘭村的金銀花進入盛花期,漫山遍野都是花,村民們忙着采收、分揀、烘乾、銷售。

村民正在採摘金銀花。(韋麗芳 攝)

  當地農民在石縫裏、山頂上種植金銀花,不僅綠了山頭,還種出名氣,帶來了收益。去年,全縣金銀花總面積約10萬畝,年産幹花60萬公斤,産值6000萬元,帶動金銀花種植戶年均收入2000元以上。今年金銀花種植面積穩定,産值約7200萬元。

  忻城縣還通過種植名貴鄉土樹種、油茶、任豆、竹子等經濟林木和草珊瑚、金錢草等林下經濟作物,同時在任豆、桑樹下套種金銀花,形成“任豆樹下金銀花,治了環境又發家,先摘花來後收樹,石頭山上能致富”的發展模式。

林下松子雞是村民發家致富的好路子。(資料圖)

  目前,忻城縣已形成以油茶、金銀花和園林花卉、苗木培育為主,茶葉、石斛為輔的林下種植,以及生態養雞、山羊、肥牛、蜜蜂等養殖為主的林下産業。去年實現全縣林下經濟總産值5.5億元。(藍春青)

【糾錯】 【責任編輯: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