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荒野走向世界:龍脊梯田的華麗轉身
壯家歌會名聲遠揚。 陳善華/攝
平安梯田“七星伴月”景觀宛如仙境。 何誠蹊/攝
璀燦奪目的龍勝梯田火把夜景。 何誠蹊/攝
平安寨美麗而寧靜。 廖建寧/攝
編者按
龍脊梯田,秀冠天下。
迄今為止,龍脊梯田已吸引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到訪。疫情前的2019年,景區接待國內外游客15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億元,還帶動11個行政村的群眾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億元。
與此同時,龍脊梯田先後榮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國家級濕地公園、全國農業旅游示範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等榮譽稱號。2022年,龍脊大寨還成功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地處桂北偏僻山區的龍脊梯田,曾經藏於深閨、無人問津,如今何以能夠走向世界、圈粉無數?這是因為:當地政府和企業堅持新發展理念,通過妥善處理利益分配關係形成發展合力,處理資源管理關係確保可持續發展,處理村際平衡關係促進全域聯動,處理産業升級關係推動高質量發展,從而發生了華麗逆襲。
1 超前的混改
上世紀90年代初,隨着桂林旅游業的勃興,龍脊梯田逐漸引發游客的關注。1992年,龍勝各族自治縣作出決定,由縣屬龍勝旅游總公司負責龍脊梯田的旅游開發。
2000年,當地政府將龍脊景區從龍勝旅游總公司剝離,專門成立了龍脊旅游公司。2006年,該公司進行新一輪的改制,通過股東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方式,由三家企業重組成立了桂林龍脊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龍脊公司)。
其中,佔股38%的龍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是國有企業,隸屬龍勝各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乃龍脊公司第一大股東;佔股35.66%的唐山辰錦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河北省唐山市一家以旅游開發為主的企業;佔股26.34%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為桂林乃至廣西唯一的旅游類上市公司。
“發生在17年前的這次混改,是一次超前而成功的改制。”桂林旅游學院教授梁業章説,通過確立縣屬國企為第一大股東,起到了維護國有資産安全、主導景區發展方向的作用,而外來優質企業的加盟,則破解了資金匱乏難題,還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給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一流資源遇上一流企業,才能成就一流景區,這是龍脊梯田異軍突起的秘訣所在。
新公司成立後,探索和形成了“企業+梯田+農戶”發展模式,村民以梯田集體入股的方式進行合作,企業對景區進行整體包裝,統一管理、統一運營,雙方共享旅游發展紅利。
以位於景區核心區的大寨村為例,與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後,每年可獲得門票收入10%的分紅,2019年全村分紅達375萬元,其中農戶分紅收入最高者達5.8萬元。此外,公司還每年給予梯田維護補助1000元/畝、灌溉亮化補助1000元/畝、稻穀推遲收割補助800元/畝,這三項加起來達2800元。
“‘企業+梯田+農戶’發展模式的確立,成功把作為生産資料的梯田變成旅游景觀,把全體村民變成股東,調動了群眾參與旅游開發的積極性,形成了攜手奔向共同富裕的合力!”梁業章説。
2 可續的資源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倒影入池塘。初夏時節,位於龍脊梯田景區核心區的大寨村,梯田被森林環抱,溪水在村間流淌,一切都是那麼生機盎然。
梯田景觀美輪美奐,其生態系統卻十分脆弱。此前,因當地開山採礦和過度砍伐,梯田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的破壞。如何讓龍脊梯田重新煥發生機?
“有水才有田,有林才有水。保護梯田景觀需要涵養水源,涵養水源需要恢復植被。”龍脊鎮大寨村原黨支部書記潘保玉説。為此,大寨村專門成立了梯田維護管理小組,向上爭取了3萬株苗木,圍繞梯田種植了2000多畝水源林。經過努力,大寨村的森林覆蓋率增長至82%,一個山清水秀的龍脊又回來了。
然而,旅游開發又不可避免帶來了一個新問題——生活用水加劇,污水數量陡增。如何確保景區綠水長流?
“政府大力支持村裏污水治理,投入500萬建設污水處理池和管道,日處理污水80噸,解決村裏98%的污水處理問題。”談起污水無害化處理,平安村黨支部書記廖忠念如數家珍。
2020年12月,龍脊梯田通過驗收,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濕地公園名單。其“上林下田、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引發關注,被譽為我國水土保持系統的活化石和工程典範。
隨着龍脊梯田一起恢復生機的,還有傳統的農事活動和民俗節慶,通過充分的保護和傳承,它們一起構成了旅游開發用之不竭的資源。
布穀飛飛,舂鋤撲撲。5月1日,一年一度的開耕節在龍脊鎮龍脊古壯寨舉行。村民們在千層天梯裏集體開展牛耕、挖田、扶田基等12道傳統農事活動,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前來觀賞體驗。
近年來,景區還按照瑤族六月六織布、紡紗的傳統習俗,辦起了曬衣節。六月初六,紅瑤姑娘們登上吊腳樓,推開窗戶,把一件件花衣和花裙晾曬在窗外。這一天,色彩斑斕的服飾驚艷了無數游客的目光,給龍脊旅游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景。
3 全域的聯動
近年來,龍脊梯田旅游發展馬不停蹄,相繼開發了平安壯族梯田、大寨紅瑤梯田、龍脊古壯寨梯田、小寨紅瑤梯田、金竹古壯寨、黃洛紅瑤長髮村等景區,覆蓋11個行政村,約70.1平方公里。
“龍脊梯田跳出了小景區的局限性,實現大格局的全域聯動,體現了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理念。”桂林旅游學院教授蘇會衛説,這種全域聯動,還做到了各個村落各具特色。
打造梯田景觀。位於龍脊梯田核心區域的平安村和大寨村,主要以梯田景觀和稻作農耕文化定位,開發了九龍五虎、七星伴月、金佛頂、西山韶樂、千層天梯等觀景點,打造了核心旅游吸引物,成為游客青睞的熱門打卡地。
彰顯古寨風采。龍脊村立足古建築資源,做好古壯寨文章。遠遠望去,依山而建的龍脊古寨,鱗次櫛比的吊腳樓,依偎在梯田的懷抱裏,掩映在山前的雲嵐裏,宛若仙境。沿着青石板路,穿過寨前古門,走近一戶戶人家,看到一張張笑臉,頓感歲月靜好。
錯時耕種風景。2022年,龍脊村根據當地氣候,提前了農時,將插秧時間提前了大半個月,收割季也提早到了9月中旬。“通過錯開耕種時間,有效避免了與平安村、大寨村的梯田景觀撞期,還將整個龍脊梯田的觀景期拉長了近1個月。”龍脊村黨支部書記侯榮義説。
打響長髮品牌。黃洛瑤寨立足“紅瑤長髮”資源,推出長髮梳粧展示、瑤族歌舞、瑤家手工製品等,打響“天下第一長髮村”旅游品牌。同時,還引資1.2億元建設中國長髮科技館,開發“紅瑤淘米水”洗髮養護産品,成功延伸“長髮”産業鏈。
“通過因地制宜開發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等資源,龍脊旅游實現了差異化發展,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産品,涌現出黃洛紅瑤長髮村、馬海辣椒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村寨。”龍勝各族自治縣文旅部門負責人陽慶國説。
4 華麗的升級
跟不少景區一樣,龍脊梯田在旅游開發初期,也曾經歷了粗放型建設與管理階段,一些旅游亂象為游客所詬病。
“面對龍脊梯田粗放發展問題,我們的對策是堅持創新發展,以國家A級景區創建為目標,推動景區轉型升級;堅持開放發展,以對標世界級景區為抓手,爭做同類景區的排頭兵。”龍脊公司董事長李文家説。
2006年以來,龍脊公司發揮體制的優勢,引入新的治理模式,以創國家4A級景區為抓手,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改善交通等旅游基礎設施,持續豐富旅游景觀和産品,大力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水平,推動龍脊景區面貌煥然一新,贏得了廣大游客好評。
2010年,龍脊梯田成功晉陞國家4A級景區。此後,龍脊梯田進入了A級景區管理提升階段,朝着創建5A國家級景區目標繼續前進。
“5A級景區評定標準嚴格,對風景、設施、服務、體驗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根據這些標準,重新制定龍脊梯田景區發展規劃,有序推進游客中心、交通工具、參觀路線、人文環境等軟硬體的建設和提升,不斷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李文家説。
“這塊獎牌含金量非常高,它既是大寨的榮耀,也是龍脊、龍勝和桂林的榮耀。”3月12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頒獎儀式在沙特阿拉伯舉行,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余琼通代表大寨村上&領獎,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近年來,大寨村還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與老撾象龍村結成友好村。為了幫助象龍村發展旅游業,大寨村文旅發展能人潘保玉親自到象龍村傳授經驗。如今,象龍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大為改善,旅游業方興未艾。
“大寨村在國際上獲得系列榮譽,彰顯了龍勝在推動梯田農文旅融合和高質量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充分體現了龍勝旅游開放發展、走向世界的氣魄。”蘇會衛説。(李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