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崆峒區:溫室大棚綠意濃 産業興旺促增收-新華網
首頁> 正文

平涼市崆峒區:溫室大棚綠意濃 産業興旺促增收

2024-12-09 09:23:36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崆峒區:溫室大棚綠意濃 産業興旺促增收

  時下,室外冷風蕭瑟,寒氣逼人,而在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鎮和安國鎮的溫室大棚裏卻綠意濃濃,生機盎然。

  走進柳湖鎮趙堡村的紅心火龍果大棚,一個個碩大紫紅的火龍果惹人喜愛,工人正忙着為客戶採摘。

  “我種了兩棚火龍果,每座棚佔地面積1畝,單棚年産量近5000斤,年産值12萬元左右。”趙堡村沐禾源農業公司負責人王曉鈺説。

  除了種植火龍果,趙堡村發揮近郊資源優勢,合理利用現有溫室資源,將設施蔬菜作為增加群眾收入、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産業。

  “截至目前,村裏建成設施蔬菜大棚440座,種植果園151.7畝,建成趙堡市民菜園一處,可採摘車厘子、火龍果、草莓等鮮果13種,白菜、蘑菇等蔬菜30多種。”趙堡村村支書郭強説,進入秋冬季以來,我們通過借助田園綜合體帶動周邊農戶主要發展採摘産業,為廣大市民開闢農事體驗的同時,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而在安國鎮上李村,溫室大棚同樣成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走進嫩綠青翠的油菜地,村民李雪琴和工友們正彎腰忙碌着。她右手托起一束成熟的油菜,左手靈活地用皮筋將小油菜捆綁起來,等待下一步的淘洗、裝車與售賣。

  “去年我種了6棚蔬菜,收入還不錯。”李雪琴笑嘻嘻地説,“今年,我承包了24座棚,種了芹菜、油菜等蔬菜,希望今年也有一個不錯的收益。”

  安國鎮把發展蔬菜産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首要産業,通過重點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效益,不斷提升農業生産經營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業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途徑。

  截至目前,安國鎮存量日光溫室630座、拱棚1200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200余畝,年産出蔬菜1800噸,産值可達3000萬元左右。

  安國鎮副鎮長楊強介紹説:“我們普遍採用‘輪作’模式全覆蓋種植,確保冬季棚不空、四季循環種、全年有産量、多收兩茬菜,常年吸納周邊農戶200餘人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棚均收益達到2.5萬元以上。”

  近年來,崆峒區緊盯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積極引導農民種植大棚瓜果蔬菜,推動溫室大棚産業逐步向高效化、精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周邊農戶的“錢袋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蘭彩雲)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