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千年藥鄉”藥材香-新華網

甘肅定西:“千年藥鄉”藥材香

2024-08-24 10:15:3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8月24日電(王生元 童張偉)“大家好,歡迎來到‘當歸哥’的直播間,我們這裡海拔2000多米,生産的當歸補血活血……”

  “當歸哥”叫於軍強,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軍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岷縣電子商務協會會長。二十多年前,十七歲的農村小夥於軍強背着一麻袋當歸來到西安,白天打工,晚上擺攤賣當歸,偶然機會學會了網店銷售。

  “當歸哥”於軍強在直播帶貨。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2009年,岷縣藥材外銷遇冷,於軍強辭去工作回到家鄉,創辦網店,開始創業路。隨後,於軍強以“當歸人家”為品牌,大力發展線上線下渠道,2023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這是定西市中藥材發展的一個縮影。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的藥田。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定西市以“千年藥鄉”“天然藥倉”著稱,是全國道地、優勢地産中藥材主産區之一,岷縣、隴西縣、渭源縣分別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黃芪之鄉”和中國“黨參之鄉”。

  2023年,定西市中藥材種植面積212.5萬畝,全産業鏈産值454億元,實現增加值58.36億元,分別佔全省中藥材産業的56.2%、佔全市GDP的9.7%。

  但隨着時間推移,黃芪、黨參、黃芩等藥材品種由於長期種植導致種質資源混雜退化、土壤連作障礙等問題日益凸顯。

  甘肅省隴西藥圃園內展示的中藥材標本。新華網發(童張偉 攝)

  “好藥材一頭是優質種源,一頭是種植方式。”隴西藥圃園技術人員李光文説。隴西藥圃園始建於2002年,是集中藥新品種引進馴化、種質資源保護、科技研發轉化、科普教育培訓、中醫藥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産、學、研”試驗示範園。

  對此,隴西藥圃園積極開展中藥材提純復壯及品種選育工作,累計引進野生品種和外地品種234種,馴化成功190種,根據市場需求及種植結構調整累計向大田推廣40個品種。

  目前,定西市中藥材種植已從追求擴大規模、提高産量,向穩量提質轉變。中藥材種植面積由2013年的116萬畝增加到2024年224.4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189.3萬畝,標準化種植率84.2%。

  甘肅省隴西縣首陽鎮董家堡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點。新華網發(童張偉 攝)

  在定西市隴西縣首陽鎮董家堡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點,一望無垠的田野裏,各種中藥材長勢喜人。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首陽鎮董家堡村村民劉偉偉巡護藥田。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去年我種了20畝藥材,隨着中藥材價格上漲,今年又流轉了80畝地,種了防風、黃芪、甘草等藥材,希望賣個好價錢。”烈日當頭,家住首陽鎮董家堡村的藥農劉偉偉巡護完藥田後準備開車回家。

  據了解,定西市50余萬戶農戶中,有33萬多戶從事中藥材種植,戶均種植中藥材6畝以上。除了種植中藥材,劉偉偉等藥農還依託中藥材交易市場搞起銷售。

  這是甘肅省隴西縣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遠景。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清早,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大廳內,人流涌動,熙熙攘攘。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運營副總經理史彤介紹,市場目前聚焦服務中藥材産業鏈各環節,運用全新的“互聯網+中藥産業+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中藥材産業上下游客戶信息不對稱、買(賣)難、融資難、違約多、交易成本高等問題,倉儲交易擴容增量,帶動中藥材種植、穩定中藥材價格、聚集市場等功能不斷強化。

  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大廳內人頭攢動。新華網發(童張偉 攝)

  伴隨着中藥材交易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電子交易轉變,定西市中藥材交易進一步活躍。2024年上半年,定西市中藥材交易量達到72萬噸,交易額達到143億元,其中電商銷售2.3億元。

 隴西奇正藥材有限責任公司檢驗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檢測藥品。新華網發(童張偉 攝)

  與此同時,甘肅廣藥白雲山中藥科技産業園建成,甘肅佛閣奇正藏藥醫藥産業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2023年,全市規上中醫藥加工企業完成産值75.75億元,加工産值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0戶。

  “定西市將立足新起點,持續擴大中醫藥産業規模,抓標準提質量、抓招商延鏈條、抓品牌拓份額,加快培育打造一批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和‘甘味’農産品企業商標品牌,不斷提升定西中醫藥産業知名度和競爭力。”定西市中醫藥産業局局長曾愛軍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劉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