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重賦能 塑造育人新生態——甘肅省深化“雙減”工作實現減負提質增效
敦煌市南街小學飛天舞社團老師指導學生練習舞蹈。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學軍
臨洮縣第一實驗小學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比賽。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尹曉軍
“雙減”工作實施以來,甘肅省將提供優質基礎教育列為為民辦實事之首,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規範校外培訓機構行為,塑造良好教育生態,課後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有需求學生全覆蓋,實現了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
深耕課改 課堂“好玩”又有料
“我們一起來體會,課文是如何把‘盼’這一心理活動寫具體、寫生動的。”在蘭州市七里河區王家堡小學六年級語文課上,教師師作東用一張“學習清單”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課文,把握《盼》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
課堂上,他鼓勵學生6個人一組自由討論、大膽發言,在輕鬆活躍的氛圍中,學生很快掌握了新課文的生字生詞、寫作手法和閱讀技巧。課後,學生興奮地説:“這樣的課堂‘好玩’,又收穫了新知識。”
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是“雙減”行穩致遠的“保障線”。近年來,省教育廳聯合19個部門建立甘肅省“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聚焦校內“三個提高”等重點環節,狠抓“雙減”工作落實,各學校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隴西縣聚焦課堂教學,構建“輕負高質”新課堂,強化作業管理,建立健全教學監督機制,並按照“一片一案”原則,因地制宜開展片區優質課評選、校本教研等“教學大比武、崗位大練兵”活動,切實提高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記者在高&縣董振堂紅軍小學舉辦的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中看到,參賽學生用流暢的英語,圍繞參賽話題展開闡述,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來……精彩的演講贏得了評委教師的頻繁“點讚”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輪流主講、教師評價點撥……這樣“好玩”的課堂激起了教學的“浪花朵朵”。蘭州市城關區白銀路小學校長張瑩深有感觸地説:“‘雙減’政策落地的根本之策,是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向課堂要效率,把知識消化在課堂之內,真正做到學生作業減量提質。”
優化設計 作業有趣也有益
作業是連接課堂和學生的重要橋梁,隨着“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地,作業也在悄悄“變臉”。走進慶陽市西峰區北街實驗學校,每天下午,各學科任課教師面批、面改、當面輔導學生作業,對有疑問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學生完成作業即可投入到自己喜歡的課後服務活動中。
“以前,孩子每天放學後還要繼續做作業。現在好了,作業在校內已基本完成,回家後孩子就看看課外書,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於這樣的變化,學生家長吳林很是欣喜。
近年來,慶陽市開發了作業管理&&,各學校借助該&&,在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完善作業管理辦法、減少學生書面作業總量上下功夫,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把重點放在提高作業質量上。這個作業管理&&,還被教育部作為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作業管理的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工坪小學,每天都有作業設計與管理交流活動,實現了作業校本化。“我們結合各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分層作業,實行作業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杜絕了機械性、重復性、無效性作業。”校長袁靜説。
生活中常見的礦泉水瓶、易拉罐、廢紙盒,經過學生們的奇思妙想,變成了創意新穎、富有個性的手工藝品……白銀市白銀區第十一小學的“創設、創意、創想”特色作業展評,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觀看。
現在,設計實踐作業、繪本作業、探究作業、團隊作業、跨界作業等既“有趣”又有益的創意性作業“遍地開花”;縣校級作業設計、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的常態化開展,不僅提高了作業設計質量,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
擴容服務 童年美好且歡快
每天下午的課後延時服務,蘭州市七里河區蘭工坪小學三年級(2)班學生張賀涵十分期待:“寫完作業,就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練呼吸和發音,我希望以後能做一名主持人。”除了參加學校的播音主持社團,她還喜歡在廚藝社團“一展身手”。
這得益於該校推行的“3+X”課後服務模式,學生們可以在完成作業、“拾遺補缺”後,選擇參加32個音體美興趣社團。“全校師生100%參與到課後服務中,‘課程+X’即‘作業輔導+多彩社團’,‘場地+X’即‘班級教室+社團場地’,‘師資+X’即‘校內教師+外聘專家’,全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後延時服務。”校長袁靜説。
近年來,甘肅省研究制定省級課後服務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類資源,多樣化設置體育、藝術、勞動、閱讀、科創等課後服務項目,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持續推進課後服務全覆蓋、提品質。
截至目前,甘肅省開展課後服務學校比例、課後服務時間達標率均為100%,學生參加率達94.31%。同時,構建科普、體育資源共建共享和家校社聯動的課後服務支持體系,加強與省體育局、省科協、省婦聯等部門銜接,提升課後服務吸引力。
此外,甘肅省持續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指導推進4個國家級科學教育實驗區、28個科學教育實驗校和6個國家級中小學人工智能基地建設;聘任科研院所、高校、場館、科創企業等1027名科學類人才擔任科學副校長;實施中小學“人工智能+科學教育”專項行動,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科學教育全過程、全環節深度融合。
“我們和西北民族大學深度合作,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動員大學的各個社團為我們學校的課外活動助力添彩,還組織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參觀實驗室或場館等,讓他們多走多看多實踐。”蘭州市城關區西北新村小學校長魏彩霞説。
落實“雙減”,重點在校內,難點在校外。三年來,甘肅省校外培訓明顯“降溫”,校內服務有效提升,學生和家長總體負擔逐步減輕。省委政研室專題調研顯示,甘肅省校長、教師、家長的“雙減”支持率,家長、學生對課後服務的滿意率以及認為作業負擔明顯減輕的比例大幅提升,“雙減”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家長的廣泛認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通訊員 尹曉軍 鄭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