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三北”綠色長城——武威市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新華網

築牢“三北”綠色長城——武威市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2024-06-12 10:05:21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築牢“三北”綠色長城——武威市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民勤縣青土湖,蘆葦搖曳、碧水粼粼、水鳥翔集。

  古浪縣南部山區美景如畫。

  天祝縣祁連鎮高原草甸如同綠色地毯。

  植樹造林,為山川添綠。

  武威市幹部群眾在民勤四方墩青梭公益生態林基地開展春季植樹造林活動。

  仲夏時節,天祝縣祁連鎮布爾智草原馬蘭花開。

  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武威新名片。

  經過40多年持續治理,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草木蔥蘢,生機盎然。(本版圖片:金奉乾)

  仲夏時節,綠染大地。

  打開衛星地圖,着眼河西走廊,一道綠色屏障正不斷延伸和擴展,這就是“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之一——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的戰場。

  “三北”防護林工程——這個計劃用73年時間建設的巨大工程,是中國乃至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蹟,四十六年來,一直默默守護着國家西部生態安全。

  平原着綠,荒山披錦,茫茫黃沙變綠洲……近年來,武威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建設西部綠色生態屏障,按照“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固風沙”的治理思路,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

  沙漠腹地播綠

  八步沙,位於騰格裏沙漠南緣的古浪縣,因“出門八步就是沙”而得名。“一夜大風沙騎墻,早上起來驢上房。”這句話真實描繪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八步沙被沙漠化侵蝕的場景。如今,這裡已成為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1981年,隨着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啟動和實施,八步沙“六老漢”不甘心家園被沙漠吞噬,聯戶承包了八步沙,要與沙漠寸土必爭。

  43年來,以共産黨員為骨幹的林場三代人,忠於使命、信守誓言,扎根荒漠、壓沙造林,共栽植各類沙生苗木6000多萬株,治理管護面積44.9萬畝荒漠,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60%以上,形成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

  八步沙“六老漢”的堅守不是孤例,沙漠無語卻永久銘刻着武威人在生態建設上的一個又一個綠色傑作。“三北”工程啟動以來,武威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把“三北”工程作為地方重要的“生態工程”“富民工程”,帶領各族幹部群眾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地持續奮鬥。

  每年冬春季節,一支支義務壓沙隊伍向沙漠腹地挺進。風沙線上人與黃沙的博弈,生動詮釋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數據無言,彰顯巨變。近年來,武威累計治理沙化土地924.3萬畝、重點風沙口240個、風沙線480公里,環綠洲風沙線退縮了10至20公里,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綠色在延伸,希望在升騰。隨着“三北”工程的推進,武威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這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的結果——古浪縣八步沙、民勤縣黃茗沙窩、涼州區八十里大沙等風沙危害嚴重區域,一方方草格壓下去,一株株青苗長出來,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武威探索出一條荒漠化、沙化地區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

  築牢綠色“長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踏上新的征程,武威堅持高位推動、統籌城鄉、規模治理、改革創新,將國土綠化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引導全社會形成愛綠植綠護綠的國土綠化新局面。

  從求數量到重質量,從單一的防沙治沙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三北”工程科學綠化實施意見的提出,為武威“三北”工程和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指明新的方向。目前,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分區施策、適地適綠、質量優先、科學造林已經成為武威開展國土綠化的基本遵循。

  按照以水定綠、適地適樹、落地上圖的要求,武威堅持“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固風沙”,山區、綠洲區、沙區一體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謀劃申報“三北”工程六期重點項目17項,建設任務1309.4萬畝,組織實施防沙治沙示範區、省級財政防沙治沙專項、造林補助、“螞蟻森林”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

  2023年6月以來,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7.1萬畝,退化林修復1萬畝。以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中部綠洲農田防護林和北部沙區防風固沙林為基本框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生態保護修復架構基本形成。

  六月的涼州區南部山區國家儲備林種植基地,滿目鬱鬱蔥蔥,入眼皆是風景。祁連雲杉環繞半山腰,山杏、樟子松、沙棘等樹木縱橫成行,和煦的暖風拂過,綠浪涌向遠方……

  處一隅而觀全局。涼州區南部山區的蒼翠林海正是武威市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案例和生動實踐。

  續寫綠色奇蹟

  隨着“三北”防護林體系的縱深推進,武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呈現出面積減少、危害程度減緩的“雙縮減”良好態勢,但其面積大、分佈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

  武威市圍繞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防沙治沙等重點領域開展重點關鍵技術研發攻關,組織實施省市級防沙治沙科技項目,為防沙治沙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大力推廣應用機械化治沙模式,甘肅建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出全球首&機械治沙車。

  ——建立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確定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

  ——探索“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頂、前擋後拉”等治沙技術,積極開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範。

  與此同時,武威堅持以“綠富同興”為發展圖景,努力打造生態經濟雙贏新引擎。依託越來越豐富的綠色資源,積極嘗試培育森林旅游、休閒、康養等新興業態,以林業多功能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全域旅游和一二三産業融合,實現了“國家有投資、生態得修復、農民有收益”。

  推廣沙生藥材種植,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在沿沙區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鎖陽、甘草等沙生藥用植物16萬畝。積極發展沙漠養殖,八步沙林場建成土雞養殖基地,註冊八步沙“溜達雞”品牌,年出欄“溜達雞”1萬多只。拓寬以沙促游路徑,依託沙漠旅游資源,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3A級旅游景區5個,探索開發沙漠越野、戶外露營、低空飛行等旅游新業態,民勤通航小鎮、古浪歡樂谷等一批沙漠旅游項目建成投運。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今年是“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開局的關鍵之年,武威將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書寫防沙治沙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金奉乾 李政陽 魏曉瑩)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