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張皮雕講述的文化故事——記定西市市級皮雕技藝非遺傳承人高重民
一張皮革,方寸之間,卻能讓人領略5000多年前的馬家窯文化、2000多年前的戰國秦長城文化的魅力。
在定西市臨洮縣,有位遠近聞名的市級皮雕非遺傳承人。
他叫高重民,今年53歲,懷着一腔熱愛,堅守30余載,致力於讓皮雕技藝成為展現甘肅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腿上夾着製作牛皮卡包的工具,手持針線,專心致志地對卡包進行縫合……在高重民的皮雕工作室,他正在製作手工卡包。
“皮雕雖然小眾,技藝卻絲毫不能馬虎,每個部分都非常複雜。特別是雕刻,刀刀見功力、錘錘顯技藝,木柄錘敲打着印花工具,稍有疏忽就會導致作品失敗,所以在做皮雕時絲毫不能分心。”談起皮雕,高重民總是有説不完的話。
20多年前,有着繪畫功底的他開始接觸皮雕。
“製作皮雕的過程枯燥而複雜。簡單的一個卡包,要經過設計、打版、改版、選料、雕刻、敲邊、塑型、染色、縫線等十多道工序。”一如既往的堅持,讓高重民的皮雕技藝日益傳神。
隨着技藝的提升,高重民開始深入思考:如何在方寸之間找到藝術與生活的契合點,讓皮雕工藝成為展現甘肅文化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臨洮縣歷史底蘊深厚,馬家窯文化、戰國秦長城西起首、老子飛升地、貂蟬故里是當地的四張“文化名片”。“我要盡我所能地讓更多人了解甘肅、認識臨洮。”高重民暗下決心。
找準方向後,他大量查找文獻資料,多次繪畫、反復調整,要讓皮雕技藝煥發新生。他把馬家窯文化、秦長城文化融進了皮雕技藝中,用細膩的手法、立體的紋理,讓文化元素在皮革上綻放光彩,形成獨具特色的皮雕作品。
以馬家窯文化為主題,製作手提包、卡包、挂件、擺件等皮制産品;以秦長城西起首為主題,製作“秦小兵”系列挂件;以臨洮紫斑牡丹為主題,製作手提包、擺件、牡丹皮畫製品。
山海經系列手提包、敦煌飛天系列手提包、歷史人物形象皮剪畫等作品,層出不窮,實用與美觀融為一體的皮雕作品,很快廣為熱銷。
三十余載一晃而過,從定西市第三屆創新創業大賽,到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第17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産品交易文博會,再到2023年國際皮雕藝術大賽,高重民的皮雕作品走上了越來越大的舞&。
2022年,臨洮皮雕技藝被臨洮縣政府評定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高重民被評定為縣級皮雕非遺傳承人,2023年被評定為定西市皮雕非遺傳承人。
高重民通過微信、抖音等&&,大量發布製作成功的手提包、壁畫、小挂件等皮雕製品和皮雕製作過程的短視頻。
他説:“文化就是要人欣賞,大家都可以通過抖音看到我製作的皮雕工藝品。”
2023年,他吸納20名困難婦女學習皮雕,免費教學。
“對於我們來説,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能掙點生活費,在學習繪畫的同時還能了解臨洮文化,對提升自我也有很大意義!”在工作室工作的婦女裴書娟説。
“皮雕的傳承守護之路漫長。我會盡我所能,傳承皮雕技藝,努力讓皮雕成為傳播甘肅文化的新名片。”高重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非遺傳承人的責任與擔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曹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