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健康|多重因素疊加致常用中藥材價格攀高-新華網

新華健康|多重因素疊加致常用中藥材價格攀高

2023-09-13 12:37: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進入上漲周期,部分常見中藥材品種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記者近日在中藥材道地産區、知名中藥材交易中心調研發現,多重因素推動本輪中藥材價格上漲。

  業內人士建議,為防止中藥材價格大起大落,相關部門應採取綜合措施進行調控,在我國大的中藥材交易地建立中藥材原材料交易公盤,鼓勵種植戶(合作社)直接與中藥生産企業進行對接,減少中間交易環節,杜絕游資炒作。

  黨參、當歸等部分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

  據江西、甘肅業內人士透露,這輪中藥材價格上漲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持續至今,有的品種已超過了50%。

  9月尚未進入中藥材交易旺季,但全國各地客商前來購買的意願並未減退。早上7點左右,黃芪、當歸、黨參、金銀花等隴中道地藥材,依次整齊地擺放在甘肅省定西市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地攤位上。

  這是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首陽鎮的甘肅省中藥材交易中心。記者 郭剛 攝

  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地處有“千年藥鄉”之稱的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年中藥材交易量近30萬噸,交易額約60億元,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中藥材原産地交易市場之一,被稱為黨參、黃芪等隴中道地中藥材的價格“晴雨表”。據介紹,隴西縣現有23個中藥材交易市場,年交易量近100萬噸,交易額達200多億元,黨參、黃芪等品種的交易量佔全國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當歸價格每公斤達270至280元,黃芪每公斤約60元,黨參每公斤已逼近200元。這兩天價格雖略有回落,但仍在高位。”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副經理史彤説。江西樟樹天齊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採購部長雷達説,去年9月份,當歸片進貨價格是每公斤68元。北京一家三甲中醫院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酸棗仁的價格上漲有大半年了。

  隴西一家中藥材加工企業正在加工中藥飲片。記者 程楠攝

  給産業鏈帶來影響

  中藥材價格上漲給産業鏈帶來不小的影響。

  雖然價格上漲能為江西省樟樹當地很多有經驗的種植戶帶來可觀的收益,但他們對此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短期看似有益,長遠看價格暴漲會吸引大家一窩蜂式擴大種植規模,這樣既不能保證藥材質量,也勢必會帶來後期價格快速下跌。”樟樹市種植中藥材1000多畝的大戶楊偉生説。

  記者了解到,由於中藥材消費的多數場所在醫療機構,而醫療機構價格為國家規定價格,因此對消費者影響不大。北京一家三甲中醫院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醫院終端給患者的價格不能上漲。在甘肅蘭州、定西等地,多家藥店負責人介紹,目前消費端的黃芪等中藥材價格普遍漲幅不高,一些中藥材的價格最近還有小幅下降。

  但價格上漲對一些醫療機構和中藥企業影響較大。那位醫院相關人員説,醫院承擔着酸棗仁成本價格倒挂的壓力。江西納弗堂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志武説,企業生産的是中藥配方顆粒,銷售價格不能隨便漲,因此中藥材價格上漲侵蝕了企業利潤。甘肅獨一味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曉光説,儘管企業有自己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但企業成本上漲15%-20%。樟樹市慶仁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國斌説,企業為了減少損失,只能減少供應量,客戶也在慢慢流失。

  不過,一些大中型中藥企業反映,這種壓力尚在可承受範圍內。國藥太極集團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公司三分之一的藥材來於自建的種植基地,平抑了部分藥材上漲的價格。廣藥集團引進海外中藥材資源,緩解國內中藥材價格上漲壓力。

  減少中間交易環節 防止價格大漲大落

  業內人士指出,這輪中藥材價格上漲與過去有所不同,是多重因素疊加造成的。

  隴西奇正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羅永慧認為,黃芪、黨參等幾大甘肅道地藥材的價格此前曾長期低位運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藥農種植的積極性。加之勞動力不足,使中藥材市場供需失衡,“藥少了,價高了”。

  近年來,隨着人們對中藥材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中藥材消費持續升溫,也使中藥材供給偏緊。部分藥農、中藥材經營者對後市看漲,選擇囤貨惜售。

  謝曉光説,一些游資現在沒好的投資渠道,就把中藥材當作金融産品在投資,“有些中小品種只需要幾千萬元資金,就能基本控盤了”。

  北京中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魏勝利指出,中藥材屬於農産品,受産地生境、自然災害、人工成本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勢在必然。而在中藥材實際流通中,上述這些因素還不是導致價格波動的重點,由於中藥材屬於小宗農産品,極易被小額游資炒作,而發生價格的重大變動。據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2022 年7月至9月僅僅2個月,一公斤酸棗仁價格就從570元漲價到了980元,現在已超出了1000元。

  “中藥飲片集採也是原料漲價的一個因素。”魏勝利説,他們在中藥材價格調研中發現,近年全國推行的中藥飲片集中採購有要求,參加競標企業是否擁有自建規模化基地、所供飲片藥材原料是否來自道地産區等。有些飲片企業中標但又不具備自有中藥材種植基地,極有可能遭到前端中藥材原料經營企業漲價。

  業內人士認為,中藥材價格周期性波動對中藥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相關政府部門應進行宏觀調控。

  謝曉光建議,在全國幾大藥材集散交易市場建立中藥材原材料交易公盤,鼓勵種植戶(合作社)直接與中藥生産企業進行對接,減少中間交易環節,杜絕游資炒作。同時鼓勵和支持生産企業與種植戶(合作社)進行定制化期貨交易,提前鎖死價格和品質。“建立真正的公司+種植戶(合作社)模式,進一步對衝資本炒作對於種植戶(合作社)、中藥生産企業形成的成本控制和品質控制風險。”他説。

  隴西縣通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盧小剛等人説,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中藥材信息&&建設力度,支持開展中藥材儲藏庫建設,以更好平峰削谷,防止價格大漲大落傷及廣大普通藥農利益。

  同時,業內人士期盼,加強行業監管、市場監管,對游資進場人為拉高炒作行為建立黑名單制度,並與個人徵信挂鉤依法處罰擾亂市場價格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記者 程楠 郭剛 胡錦武 崔璐 曾亮亮 綜合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