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蘭州8月11日電(王生元 童張偉)祁連山地處甘肅、青海兩省交界,山連山,林套林,綿延800多公里。其冰雪融水滋養着戈壁綠洲甘肅河西走廊,孕育了豐富的冰川、雪山、森林、河流、濕地、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觀。複雜多樣的複合生態系統使祁連山成為中國西部十分重要的野生動物遷徙廊道和繁衍生息的樂園。
巍巍祁連山。新華網發(楊延海 攝)
雪豹是珍稀物種典型代表,為青藏高原食物鏈最頂端物種,對維持祁連山生態系統穩定與健康至關重要,被人們稱為祁連山地區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表”。如今,隨着其種群數量持續增加,印證了祁連山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與野生動物共享家園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的馬牙雪山屬於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以下簡稱祁連山管護中心)古城自然保護站轄區。其因形似馬牙、終年積雪而得名。
遠望馬牙雪山,山峰在陽光的照射下明暗交替、連綿起伏,露出的大片灰白色裸岩格外顯眼。“這種環境利於雪豹藏身,是雪豹最喜歡出沒的地方。”追尋雪豹蹤跡近20年的祁連山管護中心野生動植物管理科科長馬堆芳説。
馬牙雪山。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二十多年前,聽別人説有雪豹,但真正見到的人寥寥無幾。”唐培東是古城自然保護站四台溝資源管護站的一名管護員。他和搭檔雷芳的巡護區域主要在馬牙雪山附近。
近年來,在唐培東的巡護日誌中,馬鹿、岩羊、藍馬雞等動物成了“常客”,美麗的杜鵑花、金露梅、銀露梅等植物也經常被描述。
2022年3月,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和陸橋生態中心雪豹研究團隊在馬牙雪山用紅外相機上,發現了一組雪豹視頻。這是當地第一次記錄到雪豹清晰影像。
“2015年秋,我和同事在巡山時發現一隻雪豹在覓食,我們激動壞了,趕緊拿出相機拍攝,電都拍沒了。”此後幾年,祁連山管護中心祁豐自然保護站豐樂口資源管護站管護員阿誠又陸續見過4次雪豹。有次是兩隻雪豹在草甸上奔跑,還有一次則是三隻雪豹圍攻一隻岩羊……
雪豹“巡山”。新華網發(阿誠 攝)
據調查初步統計,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9目79科35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白唇鹿、藏野驢、馬麝等22種。
目前,祁連山管護中心在保護區累計布設紅外相機1000余&次。馬堆芳説:“能不斷拍攝到雪豹、白唇鹿、馬麝等野生動物種群,説明它們生活環境良好、食物充足,數量在持續增加,也是生態持續向好的證明。”
數據“加持”智慧祁連 雪豹“難逃”AI人工智能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98.72萬公頃。如此大的區域,如何實現有效監管?這一難題伴隨着“智慧祁連山”建設用來輔助管護員工作而被逐步解決。
“你們看,這就是我們的管護區!”在祁連山管護中心,祁連山管護中心信息管理科副科長袁斌打開“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進行演示,只見一張衛星地圖將整個祁連山盡收眼底。“如果有緊急情況發生,我們定位後會協調調動距離事發點最近的管護員前往處理”。
森林草原防火視頻監控塔。新華網發(童張偉 攝)
據了解,祁連山管護中心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對森林草原火情、野生動物、森林病蟲害、人類活動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監控;建設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智能監測系統,實現對野生動物的智能識別、物種數量統計、野生動物活動規律分析等功能。
“紅外相機有‘風吹草動’就會啟動拍攝,有時動物好奇會探頭探腦地觀察、碰撞,撞倒的相機就趴在地上‘睡覺’了。”馬堆芳經常要到監測點替換存儲卡,並帶回駐地分析、識別。
以前,回收相機採集到的海量數據,馬堆芳團隊需要人工瀏覽審核,物種信息還要手工錄入。“每次回收相機信息後,通常都要花費數周時間處理數據。”如今,“甘肅省雪豹種群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啟動運行。一條視頻導入後,不到一分鐘就可以識別出畫面中的物種。
如今,在祁連山下,千里河西,信息化手段普遍應用,監測野生動物軌跡更加便捷,人為活動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草原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巍巍祁連煥新顏 生機勃勃萬象新
8月,正是祁連山最為絢麗多姿的時節。走進巍巍祁連,青山蒼翠,綠草如茵,山花爛漫,山林間雲霧繚繞,流水潺潺,美不勝收。
作為國家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曾經的祁連山一度無序無度開發,造成局部生態破壞。
近年來,甘肅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連山歷經“史上最嚴”整改。
甘肅制定&&《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對發生嚴重生態環境破壞事件的市州實行“一票否決”;制定印發祁連山保護區礦業權、水電站、旅游設施等分類退出辦法及補償方案,推出生態移民等舉措。
壯美祁連山。新華網發(王生元 攝)
同時,甘肅還加強環境監測和執法監督,組織開展祁連山地區森林、草地、濕地、冰川等生態系統監測,對保護區人類活動現象定期進行衛星遙感監測,嚴防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發生。
整體保護、科學監管、綜合治理……一系列法規的&&和措施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祁連山保護由問題整改轉為常態化長效保護監管。
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的監測研究結果顯示,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後,有效控制了人為活動對保護區的影響,破壞區域修復效果明顯。
現如今,祁連山生態整治已成為生態環境科學修復治理的“博物館”“教科書”。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生態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多年難覓蹤跡的珍稀物種頻頻現身,消失多年的珍禽異獸“復歸”,頻繁“巡山”。
下一步,祁連山管護中心將進一步強化調查、監測等基礎性工作,不斷提升管護水平和能力,實施精準系統治理,全面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態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