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9時20分,在蘭新鐵路柳家&至龍溝站間的山路上,5名來自於武威工務段武威南橋路維修工區的職工穿行於此,他們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清理邊坡雜灌和鑿除圬工片石,這是山區防洪工作的一部分。
這一區段屬於典型的山區鐵路,線路兩側溝壑縱橫、河道交錯,防洪防汛歷來都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俞工長,擋墻正上方有幾顆雜灌,周邊的石塊也有些開裂了,得馬上處理。” 11時30分,橋隧工包浩楠發現異常,立即向工長俞瑞宏報告。
包浩楠今年23歲,入路不到兩年,但他已經跟着班組老師傅走遍了蘭新鐵路在祁連山上的每一座隧道、橋梁,現在已成為工區的業務骨幹。
“不要着急,咱們先去擋墻上方,係好安全繩後從上向下作業。”俞瑞宏仔細分析後説道,緊接着又對工友們叮囑道:“高空作業時一定要踩穩、抓牢。”

操作方案明確,職工們立刻有序地行動起來。橋隧工傅強手持鐵剪,依靠安全繩懸挂在半空中清理雜灌,並對風化破損的山體邊坡進行測量。
高空作業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片石、雜灌劃傷。儘管此時山谷中的氣溫只有十多度,但在高強度的作業下,傅強額頭上還是滲出了豆大的汗珠。
等到了中午時分,他們就在護網外找了一塊平整的地方,拿出提前在挎包裏準備的食物,簡單吃兩口補充體力,稍事休息又繼續開始工作。如此節省時間只為能多看一個山頭、多查一處問題隱患。
從9時20分到17時00分,俞瑞宏和工友們在山間泥濘小路上徒步巡查了6公里。

一路上,他們看到雜灌就用鐵鍬隨手清理,遇到路塹邊坡、排水溝等重點設施就仔細俯身檢查,並將途中各類問題仔細地記錄在案。
“山區防洪壓力大,對於薄弱地段我們必須反復排查,及時揪出隱患,這樣心裏才能踏實。” 俞瑞宏説。
據悉,該段還成立了無人機檢查小組,同時還與武威、張掖市氣象部門簽訂服務協議,建立起了與地方多部門的&&機制,多措並舉完善防洪體系。(李童輝 屠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