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西北草木枯黃、寒意正濃。然而攀爬在包蘭鐵路沿線高大坡面上安裝主被動防護鋼絲網的鐵路“蜘蛛人”卻是汗流浹背,忙的熱火朝天。

12月11日上午,甘肅蘭州氣溫低至零下4攝氏度,小砂溝裏寒風刺骨。此時,中國鐵路蘭州局蘭州西工務段一群身穿紅馬甲、頭戴安全帽、腰係安全繩,身輕如燕、動作嫻熟的“蜘蛛人”,在包蘭鐵路小砂溝1、2號隧道口的高大坡面上上攀下爬,相互配合,為裸露的岩石山體增設主被動防護鋼絲網。
包蘭鐵路在甘肅境內穿行在連綿不斷的山巒中,沿線崖壁陡峭、岩石突兀,小砂溝1號隧道口上方和側面山體的坡度更是接近90度,近乎直立。“通過鋼柱、支撐繩、拉錨桿、縱橫鋼絲繩和鋼絲網等構成柵欄式防護網,可以有效防止風化落石、活石、浮石等掉落到鐵路線路上。”施工現場負責人包愛強介紹,“在這種陡坡峭壁上,必須要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蜘蛛人’,做好一切防護措施後才能上去作業。”

他們將一卷卷柔性防護鋼絲網吊至山頂,牢固的鎖在提前打在岩石裏面的錨桿和橫向鋼絲繩上,然後從上到下開始鋪挂鋼絲格柵網,而這些鋪挂在山體上的鋼絲格柵網,可以有效防止直徑在5厘米以上的風化落石掉落。
在現場看到,在他們已經安裝好的1號隧道口正上方,最高處距離線路足足有50多米高,在太陽的照射下,柔性鋼絲網閃着銀光,遠遠望去,猶如電影裏刀槍不入的“金絲軟甲”,包裹在整個隧道口的正上方和側面裸露在外面的山體岩石上,為過往列車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安全屏障。
在不遠處的2號隧道口,另外五六個“蜘蛛人”身上挂着縱橫兩根長長的安全繩,每人抱着一個鑲嵌着兩米多長鑽頭的鑽孔機,挂在半山腰裏,按照提前指定的位置開挖基坑、鑽眼打孔,再將兩米長的錨桿用混凝土澆灌在打好的基坑裏,為安裝被動防護網做準備。
“像1號隧道口的主動防護網主要用於加固和防護具有溜坍、崩塌、風化剝落、危岩落石等地質災害的岩石邊坡,像2號隧道口的被動防護網用於危岩落石攔截,主要設置於坡度相對較緩的坡體中下部或具有一定緩衝空間的平台。”蘭州西工務段蘭州西橋隧車間副主任王文峰介紹。

該處包蘭鐵路沿山麓而行,一側是高大陡峭的山體,另一側山溝,溝底公路與鐵路線路垂直距離至少有二十多米,坡度超過60度,而這些安裝被動防護網的鋼架、錨桿、支撐繩、基座和鋼絲網,以及水泥、水都是“蜘蛛人”用背簍一個個背到作業現場。由於溝底到鐵路隧道口坡陡路難走,每次他們背上這些材料,都要找一個不用放下就能休息的犄角旮旯處,歇一兩回才能搬運到指定位置。
峭壁上裸露的岩石、浮石經風化裂隙,加之列車經過時的震動,危岩落石就像不定時炸彈,威脅鐵路運輸安全,需要提前採取加固措施,從根源上消除這一隱患。
據了解,今年以來,蘭州西工務段已在包蘭、蘭青、隴海和蘭新線19處,累計設置安裝了18800平方米主動防護網和3155平方米被動防護網。預計在春運開啟前,還將對管內包蘭和蘭新線8處危岩落石關鍵處所安裝2740平方米主動防護網和500平方米被動防護。
每年的春運對鐵路部門來説就是一場大考,而這些“蜘蛛人”就是隱藏在春運背後的答卷人。2024年春運臨近,蘭州西工務段的“蜘蛛人”絲毫不敢懈怠,他們將加快施工進度,趕在春運開啟前完成危岩落石關鍵處所的隱患排查整治,為列車安全運行提高良好的外部環境。(王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