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酒泉:稅惠“肥”催熟了初夏“致富果”
稅務幹部在果園向農戶宣傳稅收政策。
時值初夏,樹木葳蕤。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區域優勢使得酒泉這片肥美的土地瓜果飄香。近年來,酒泉市稅務部門以服務農業産業鏈不斷延伸發展為著力點,組建稅務助農服務隊,積極搞宣傳、優服務、講政策、抓落實,強力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
黃了李廣杏 暖了農企心
“雖説咱這果子名氣大,但想種的品質好、産量高卻是難上加難。今年初春的一場大沙塵暴差點吹滅了企業生産經營的信心。多虧了稅務部門輔導我們提升納稅人信用等級,獲得‘銀稅互動’信用貸款,才讓我們喘了口氣。”敦煌市金杏園農産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李紫娟説。據了解,該合作社以百畝李廣杏為主陣地,創新發展生態旅遊、田園觀光、果品採摘等鄉村旅遊新模式。稅務部門的幫扶不但緩解了其資金壓力,而且有力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促進了經濟全面發展。
隨著地方特色農業和特色産業鏈的不斷壯大,酒泉市稅務局主動靠前服務,以線上“雲課堂”面對面講政策、線下“助農團”手把手做輔導的形式,聚焦涉農企業涉稅需求,千方百計助力本地特色農業轉型升級,切實將稅收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
甜了“小金瓜” 果農樂開花
“剛開始引進智能日光溫室的時候,由于前期投資較大,未來該如何發展對于我們來説還是個未知數。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帶著政策主動到府問需,給我們講解了銷售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的優惠政策,讓我們吃了‘定心丸’。現在智能溫室的‘小金瓜’已經陸續進入了採摘期,稅務幹部又及時到府服務,為我們解決了採摘期臨時用工的勞務發票問題,讓我們合作社的‘小金瓜’變成了老百姓的‘致富果’!”金塔縣大莊子鎮頭墩村村民蔣文科説。蔣文科種植西瓜已經10余年了。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標準智能日光溫室的引入,使其種植的西瓜在品質和産量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多年來,金塔縣稅務局持續聚焦稅費紅利釋放,精準落地“適農性”稅惠政策,不斷探索徵管創新,穩步提升大數據助農效能,以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打造助農特色化服務品牌,推動政策執行標準化、稅收徵管一體化、辦稅繳費便利化,在服務農業發展的道路上貢獻稅務力量。
熟了人參果 開啟“致富鎖”
“我是第一批種植人參果的。多虧了稅務部門為我們講政策、送服務,讓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讓清泉人參果的牌子越來越響。今年我種了三個棚,一年下來能收入十多萬元。”談起這幾年種植人參果的情況,玉門市清泉鄉村民劉權高興地説。針對果蔬類産品的儲存、運輸、銷售等問題,稅務部門及時通過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係統及稅收大數據篩選,為農戶精準推送有需求的企業,打開了銷路,解決了農戶種果容易銷售難的問題。目前,全鄉已形成11個人參果種植片區,種植規模達到2380畝,年産量達到6000噸以上,實現銷售額5400萬元。
如今的人參果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金果果”。玉門市稅務局在做好農産大企業服務的同時,緊緊圍繞納稅申報、發票代開、普惠性政策享受等內容,為務農工人、私營小規模農業個體戶開辦“鄉村振興小課堂”。通過“隴稅雷鋒套餐服務小分隊”傳遞濃濃“田埂”情懷,配合“農産套餐”走訪計劃,以農戶為中心、以實操為主題,通俗易懂地講好稅收故事,助力稅收現代化建設。(王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