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涼市強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平涼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創新提出以全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總牽引,統籌推進生態制度、生態治理、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和生態文化建設,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機制趨於完善
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平涼市全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先後發布了《平涼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規定》《平涼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平涼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了《平涼市全域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實施方案》《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生態文明指標權重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的20%以上,初步建立了條塊結合、職責明晰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穩固改善
深入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平涼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2.3%,6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綜合評價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1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5個地下水監測點位水質達標率100%;全面強化鄉村生態振興,加快推進28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實施,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安全穩定。
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築牢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市森林面積達到555.37萬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面積9.92萬畝,2022年完成造林綠化、封山育林22.55萬畝,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66.87平方公里、黃土高原垣面保護106.8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33.8%,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36%,城市園林綠地18.9平方公里。
國土生態空間管控全面強化
&&了《平涼市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編制了《平涼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制度。全市劃定生態紅線保護面積612.61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166.34平方公里,落實耕地保護目標3426.6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農田3100.07平方公里。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明顯增強。
生態經濟體系初步構建
&&了《關於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實施意見》,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聚力全力推進生態環保産業鏈建設,2022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醫療廢物全五類處理、5萬噸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10萬噸有機肥、40萬千瓦“光伏+”、19.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等71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89億元,光伏、風電、垃圾焚燒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3萬千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5萬噸。2022年,全市十大生態産業增加值158.46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24.7%。
生態宜居家園基本建成
2022年,謀劃儲備生態環境項目67個36.57億元,入庫27個;爭取中央和省級環保專項資金8120萬元,實施污染治理和減排項目30個,在全省率先謀劃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項目1個,建成海綿化建設項目41個,完成投資5.8億元。全市7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擴容改造,36個重點鄉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成投運,累計建成污水收集管網 893公里,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6.8萬噸,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9.02%,其他縣(市、區)達到92%以上。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度、滿意度分別為98.42%和99.29%。(張燕 楊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