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 > 正文
2022 12-14 17:24:41 來源: 甘肅日報

立足區位辦學優勢 譜寫“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2022-12-14 17:24:41     來源: 甘肅日報
字體:
分享到:

立足區位辦學優勢 譜寫“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篇章

2017年,“‘一帶一路’下的中國與中亞:文化與人文合作”國際論壇在吉爾吉斯斯坦召開。

西北師範大學留學生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2021年,“我印象中的波蘭——西北師範大學學生作品展” 在波蘭駐華大使館舉行。

    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在絲路重鎮、黃河之都蘭州,有一所具有120年辦學歷史的高等師範學府——西北師範大學。學校利用所處區位優勢和學科特點,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育英才、架橋梁、創特色,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走出去”步伐愈發強勁,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取得豐碩成果。

    匠心築夢育英才

    近年來,甘肅省高校“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開放的維度不斷延伸。

    作為西北師範教育的“掌燈者”,西北師範大學在拓展海外合作夥伴、擴大國際學生招生規模、進行中外合作辦學、培養複合型國際中文人才、引進國外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依託中國元素開設特色課程等方面,有着獨特的思考與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進’和‘出’的不僅是學生,更是教育方法、資源和理念。同時,不僅是語言學習,更是文化融合。因此,西北師範大學對外開放辦學的腳步邁得既穩又實。”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説。

    西北師範大學從1983年開始招收留學生,2008年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國家漢辦獎學金留學生招生院校,2013年依託國僑辦西北師大華文教育基地,連續9年舉辦中華語言文化本科學歷班項目。目前,該校已形成“向西為主、聚焦中亞、輻射北非、特色發展”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打造出“留學甘肅·留學師大”來華留學教育品牌,已累計培養來自50個國家的博士、碩士、本科和語言進修生2310餘人。

    來自萊索托的學生茉莉,在西北師範大學舞蹈學院留學深造。茉莉説:“在西北師範大學學習期間,我不僅感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多的是這所大學的人文情懷,特別是包容、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我受益。”作為一名抖音小“網紅”,她熱衷於傳播中國文化,並擁有10萬“粉絲”,力爭成為一名“中萊文化交流使者”。在茉莉眼中,西北師範大學就是她的第二個家,中國就是她的第二個故鄉,她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

    2018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馬帝,不僅在校期間成績優異,還積極傳播中國文化。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中國文化和中國美食,他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經營着一家蘭州牛肉麵館,向俄羅斯人民展現中國味道、蘭州味道。2019年,馬帝在俄羅斯創辦了“俄羅斯東方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做“一帶一路”上的青年建設者。

    從2013年開始,西北師範大學連續9年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招收中華語言文化本科學歷班學生,已有六屆學生共240餘人圓滿完成學業,獲得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部門、商貿企業、政府機構及科研單位就職,成為知華友華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

    傾心相助架橋梁

    2019年來到甘肅,在西北師範大學執教的阿拉伯語教師艾拉,目睹了這幾年西北師範大學以及蘭州、甘肅的發展變化。

    “在西北師範大學教學、生活,我感受和了解了中國文化之深厚、中國人民品性之寬厚。”艾拉希望,中國文化可以走進自己的家鄉摩洛哥,走入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世界。

    築心靈高鐵,搭人文之橋。當一個個文化交流學院在海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艾拉的願望也逐步實現。地處“絲綢之路”黃金段的西北師範大學,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漢語學習和文化交流,增進中國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方面作出了貢獻。

    近年來,在校際交流網絡拓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國際課程開發、外籍兼職合作導師聘任等方面,西北師範大學探索的腳步行穩致遠——

    與希臘雅典大學、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波蘭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等30余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水平大學建立合作關係。

    與英國南威爾士大學、波蘭波茲南藝術大學開展化學(3+1)和環境設計(2+2)兩個本科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與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泰國瑪哈沙拉堪皇家大學等東盟地區高校,以及越南、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在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教材編寫、在線課程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促進與俄烏白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等,與希臘雅典大學合作舉辦“絲綢之路文明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班”課程合作項目。

    近三年來,在教育部國際産學研用合作會議框架下聘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水平大學兼職合作導師30餘人。目前,西北師範大學同海內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並開展各種形式的務實合作,並且在學期/學年制交換生、“N+N”雙學位項目、短期學分課程和文化體驗活動等傳統合作模式基礎上,與外方合作院校協商設計學術能力提升專題定制項目、實踐導向的全球文化浸潤項目等新合作形式。

    此外,西北師範大學還依託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中教國際——西北師大國際課程中心、西北師範大學中亞研究院、“一帶一路”漢語普通話推廣培訓基地等,不斷加強重點國別經濟、社會、文化研究和“中文+職業”高層次人才教育合作,與中亞國家積極開展人文交流與合作,發揮了各類新型智庫&&的資政育人和社會服務功能。

    凝心聚力創特色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西北師範大學立足校情特色,注重&&建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學術合作和人文交流。

    該校聚焦沿線支點、重大項目所在地、重要合作對象國家開展國際理解教育,通過打造中外人文交流品牌項目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等“軟交流”,為經貿“硬合作”提供先導服務。

    “西北師範大學中亞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4月,是學校重點建設的人文社會科學基地之一,主要集中於中亞語言與跨文化研究、中亞法律翻譯與研究、中國與中亞跨境旅游資源開發與研究以及中亞歷史與絲綢之路文明史四大研究方向,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庫支持。”西北師範大學副校長、中亞研究院院長田澍介紹道。

    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中亞研究院圍繞中亞政治與法律、中亞旅游、中亞語言文化、中國與中亞國家人文交流與合作等內容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20多部,獲批科研課題30余項。其中重大研究課題3項,産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西北師範大學還與中亞國家高校聯辦了五屆“中國與中亞人文交流與合作國際論壇”,主辦《中亞研究通訊》,編輯出版《中亞研究集刊》,牽頭實施中亞五國常用法律翻譯叢書工程,舉辦四屆“一帶一路”高校聯盟國際書畫展,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大學共建吉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逐漸形成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人文交流合作的多學科學術合作&&體系。

    “根據社會需求,我校成立了涉外應急語言服務基地,持續發揮專業優勢,努力構建語言服務人才培養機制。”西北師範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曹進教授帶領團隊加入國家應急語言服務團。同時,他立足課堂講授中國文化,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科技館、紅色革命紀念館等館所參觀交流、承擔外語翻譯工作,在大型國際交流活動中積累翻譯經驗,助力跨文化傳播。

    西北師範大學語言服務成果豐碩。學校不斷加強小語種學科建設,目前已開設俄、日、阿、朝鮮等小語種課程,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小語種複合型人才。該校學子多次承擔大型國際、國內會議的口譯、筆譯任務,並參加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大型活動的志願服務等。此外,學校還成立了“甘肅省國際經貿交流外語服務基地”,形成一批特色鮮明、成果豐富、社會效益突出的語言服務&&。

    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學術交流活動,西北師範大學持續不斷傳播中國好聲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今後一段時間,我們將着力打造‘留學西北師大’新品牌,致力提升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探索形成融入‘一帶一路’的開放辦學新格局。”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賈寧説。(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通訊員 趙寶巾)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