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抓三促”行動開展以來,七里河區奮勇爭先抓效能促發展,以最高工作標準、最佳精神狀態、最嚴自我要求、最優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營商服務、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效能,着力在招商引資、産業升級、為民惠民等領域尋求新突破。
提升營商服務
聯審聯辦助力項目質效

七里河區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優化審批環節,逐步擴大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階段並聯審批範圍,由最初“施工許可證核發”“質量監督手續辦理”並聯審批,擴大到“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施工許可證核發”“質量監督手續辦理”三項並聯審批,實現了“一次申報、並聯審批、限時辦結、同步發證”。
“自從採用‘並聯審批’模式後,審批周期大幅縮短,政府投資房屋建築類工程、線性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用地到工程驗收審批用時壓縮到30個工作日,一般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一般工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用時壓縮到18個工作日,既有建築改造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用時壓縮到12個工作日,部分小型低風險投資項目的審批用時壓縮到4個工作日。”七里河區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通過開展‘事先輔導’‘並聯審批’‘告知承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大力縮減審批時限,在施工許可階段,將施工許可證核發、質量監督手續辦理、消防設計審查三個事項統一收件、並聯辦理,審批時限由原先法定的7個工作日壓縮到了現在的2個工作日,企業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提高投資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在項目審批過程中,七里河區政務服務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將各部門間的審批流程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通過制定審批流程圖、審批事項清單,為企業申報項目提供更便捷的服務,讓企業“最多跑一次”。
盤活區域資源
為招商引資提供空間

近年來,七里河區立足産業基礎和發展優勢,找準與本區發展實際的契合點,把促進産業升級轉型作為切入點,緊盯“3+2”現代産業體系、“6+X”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謀劃實施一批具有綜合性、引領性、帶動性的項目發展戰略,千方百計開展項目雙進,加速産業聚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對土地的科學規劃,為招商引資項目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針對轄區蘭石老工業基地資源,七里河區依託蘭石·豪布斯卡區域“一核多片”布局,引進國投、電投、藥投、浙江巨化甘肅區域總部、廣東能源集團西北(甘肅)區域總部、中核集團蘭州區域中心等總部項目。
一直以來,七里河區積極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興産業,不斷完善産業鏈條,提高産業集聚度和競爭力。通過打造産業發展平台,不斷優化産業布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游、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産業,形成以蘭州西站為核心的商貿物流産業集聚區,以蘭州老街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産業集聚區,以彭家坪工業園區為依託的智能製造産業集聚區,以生物製品研究所為龍頭的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
推進項目建設
提升經濟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七里河區聚焦經濟發展,全力抓經濟、促增長。運用“一線法”攻堅項目建設,“項目化”推進産業發展,保障重點工作不停歇。
在G2201蘭州南繞城高速黃峪鎮&&口新建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護坡、收費站路面的鋪設等施工。“項目在建設用地移交、保通路改移、燃氣管道交叉施工、汽租場用地、供水供電改遷等重難點問題上,得到了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剩餘工程施工中,我們將全力投入,保質保量完成既定任務。”該項目總工程師郝顯偉&&。
在交通方面,七里河區加大投入力度,對區內的道路網絡進行優化升級。彭家坪T202#路新建項目、馬灘片區S187#、S189#道路工程、蘭州中心區域人車分離改造工程、南繞城黃峪鎮&&口、五星坪鐵路平交道口生命安全保障及地下管線綜合治理等項目的修繕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不僅緩解了交通擁堵問題,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區內與外界的&&。轄區內路網系統升級改造後,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使得貨物運輸更加便捷高效,為企業的物流配送等環節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七里河區將繼續主動對接投資企業,積極協調解決問題,切實推動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緊盯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量、增速及近2年簽約項目資金到位率和當年新簽項目簽約總額等共性指標等,補齊差距短板,狠抓責任落實,助力七里河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七里河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説。
發揮特色産業優勢
加速推進“農文旅”融合

七里河區積極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振興”目標和“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聚焦“八個美麗”,做好規劃、建設、治理、經營四篇文章,擦亮打響“蘭州百合”這張七里河鄉村振興戰略的“金字招牌”,因地制宜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以創新思維打造具有七里河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帶,為推進強省會行動、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打造城鄉融合樣板區提供堅實“三農”保障。
通過挖掘百合文化、鄉村旅游等資源優勢,通過布局建設核心種植區、精深加工區、創新研發區、文旅體驗區、産品集散中心“四區一中心”,打造以西果園村為中心村,輻射周邊6個村、全長12公里、涉及2522戶11383人的“百年好合”特色産業鄉村振興示範帶。規劃建設百合博物館,拙舍草廬民宿1家、西塘梨園、紅花園子精品農家樂2家、引進無人機培訓基地。規劃建設佔地面積685畝的農業産業園區,園區建設了鋼架大棚、露天種植園、科普研學基地、市民認領農園、蓄水池、停車場等,探索打造集農事體驗、觀光旅游、科技研學為一體的新業態。
”西果園鎮目前有百合龍頭企業5家,合作社63家,特色産業年産值超5.5億元,帶動村民就業超2500人,人均年收入超6萬元。實施百合標準化車間、西塘梨園休閒農業等産業項目13個,打造‘西果園村微度假休閒游’‘袁家灣村百合文化體驗游’等3條精品旅游路線,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西果園鎮相關負責人&&。
七里河區將以“目標任務不能降、政策機遇要抓住、精準施策求突破、實幹苦幹促落實”的高標準、嚴要求,全力挖潛增效,深入推進“三抓三促”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着力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千方百計輕放經濟發展活力,爭當“強省會”的堅定執行者、行動派、實幹家。(梁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