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步入寧縣新寧鎮九龍村,道路乾淨整潔,民居錯落有致,村裏的食光小院、夢想劇場、共享桃園(蔬菜)採摘園等各具特色,吸引周邊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九龍村位於寧縣縣城周邊,過去,群眾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近年來,該村依託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依靠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全域規劃、科學布局,改善村莊環境面貌,調整農業産業結構,鼓勵引導群眾發展家政、勞務、農家樂等城郊型服務經濟,走上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九龍村以市級農文旅融合示範村創建為抓手,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改造田間地頭,啟動業態培育。通過深挖文化底蘊,以“狄仁傑揮劍斬九龍”“西王母蟠桃選種於九龍禦果園”等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説為元素,打造小節點、小景觀,形成了“點上出彩、線上出新、面上成景”的鄉村旅游圈。
九龍村的“蝶變”也給村民周輝帶來了商機。周輝以前在外地工作,2022年回村後,通過改造老房子,經營起了農家樂。“今年以來,餐館營業額達到10萬元。”周輝説,“去年,游客以本地人為主,今年隨着村上的環境越來越好,外地游客也慢慢多了,我打算把院子裏的幾間房改成民宿,多元化創收。”
在改造基礎設施、培育産業的同時,九龍村還採取市場化模式,引進甘肅惠眾農業有限公司,建成了佔地13畝多的惠眾創新智慧農業示範園,栽植花卉及車厘子、楊桃等水果樹上百種,吸納周邊群眾務工,人均年增收3萬元。村集體以資金入股的方式,年收益4.7萬元,實現了企業、農戶、村集體三方共贏。
“下一步,我們村將圍繞全區域謀劃、全産業聯動、全要素配套的工作思路,立足資源稟賦,盤活閒置資産,順應消費需求,以新創意、新模式、新體驗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讓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農特産品火起來。”九龍村黨支部書記王鎖勤説。(慶陽融媒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陳龍)